2024年12月20日,在任瑞明主任的主持下,我校在报告厅召开了基于“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的课型设计与展示活动。石景山教育分院教研中心副主任、课程室主任王荣珍,“手拉手”牛山二中张松艳副书记、罗辉主任带领的教学团队以及我校领导、教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展示活动中,各教研组基于学科特点和学习理论,在原有课型基础上进行修改,完成课型的迭代升级,并通过具体课例进行展示。
首先,小学部率先进行课程建设展示。小学部始终坚持课程整体育人理念,英语郑安琪老师介绍了博雅“CAP”小学英语课程体系,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实践化以及素养化,构建符合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数学柯一鸾老师介绍了“博观万物,思悟数理”的小学数学课程建设方案,课程以国家课程为基础,横向拓展,深度理解,促进迁移。


大会第三部分为中学部数学、语文、英语教研组的课型设计与展示。
高中语文组的孙晓妍老师进行了以《教研有路“实”为据,授业无涯“实”作舟》为题的课型设计汇报。高中语文组基于高中语文的学科特点、学生需求和学习评价,从实际出发,建构不同课型。尊重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阅读、写作和活动课统筹整体课型。孙老师展示了写作指导课和阅读新授课的课例,体现高中语文组深入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体验的有效尝试。在答辩环节,针对“如何有效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的问题,孙老师分别从语文组的基础、拓展、研究课程三类课程进行分析,介绍核心素养在不同课型中的表现形式。


高中英语组的占澍婷老师做了以《精研循标育素养,语思兼修铸英才》为题的汇报。高中英语划分为基础、拓展、研究课程三类,以国家课程为方向,依托课标指导进行课程建设。具体分为英语听说和写作课型。针对“高中英语自主高效课堂是通过哪些手段实现的?”这一问题,占老师提出,教师主体作用发挥的场域是“研究”,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课堂实施中,将主体地位给到学生,教师提供恰当的学习支架和任务,让学生能够主动构建知识。


高中数学组的张磊老师做了题为《探寻“扎根,强干,长叶,结果”之路》的汇报。数学组基于数学的本质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心理过程进行课程设计,根据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划分为六个环节。划定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体验数学的一般性、严谨性和广泛性。针对“迭代后的课型中,学生的活动有什么变化?”这一提问,教师分别从习惯的改变、核心素养的落实、知识网络的建立等维度进行阐释,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加主动、知识掌握更为扎实。


初中数学组的阴一鸣老师做了以《在高效课堂视域下的初中数学课程建设与发展探寻》为题的汇报,明晰课堂“高效”的本质,将课堂教学落实到学生的高效学习上,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完善评价的标准,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


初中语文组的李佳老师做了题为《破局启新程 创新绘锦梦:升级课型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以《三峡》《往事依依》新授课、《昆虫记》活动课为例》的汇报。初中语文原有课型针对课程功能进行分类,新课型将新授课具体划分为阅读、写作两类新授课,另外对活动课进行迭代升级。阅读新授课重视学情,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写作新授课则为学生搭建台阶、自主学习、展示评价。在活动课中,语文组更新了评价的设计,做到“教师用量规教,学生用量规学,学生用量规评”,以评价贯穿始终,以评为学、以评促学。

高质量的课程内容需要高质量的课程实施,王荣珍主任对老师们的表现进行精彩点评,也为各教研组课程建设提出了下一步迭代的期待。王主任首先肯定了教师们的持续研究、深化实践、提炼总结、整体输出能力。未来,应持续关注学习活动设计、合理预设和教师点评等方面的设计,在自主学习型课堂中发挥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成长。

最后,刘晶书记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未来,全体教师应持续思考如何真正落实“自主”和“高效”,不断打磨、迭代自己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素养,促进学校课程更好地发展。不断推动课程创新,为学校的整体教育变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牛山二中教学团队在本次活动后,也分享了深入的学习收获与感悟。
在参与了“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的课型设计与展示活动后,我深刻认识到这种教学范式对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双重革新。
自主学习型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巧妙的课型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在活动中,我看到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问题提出、资料收集到成果展示,学生全程参与。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并表达自己观点。
另外,教师在其中的角色转变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们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时点拨。这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课堂掌控与引导能力,能精准把握学情并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此次活动还让我体会到多元化评价体系的重要性。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如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课堂参与度等。这种全面的评价方式能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进步,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有了深入理解与感悟,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新思路,我将努力把所学运用到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成长。
——付海凤
本次参加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的基于“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的课型设计与展示活动,我感受到优化课型设计的重要性,收获颇丰。随着时代发展,书本知识学习和生活知识学习连接越来越紧密,这对各个学科情景化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自主学习型课堂立足情境学习理论,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
接下来,我想谈谈感触最深的两点。一是关注学生发展,课堂开展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不同形式的学生自主活动,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所获得,尤其是开展小组活动,给学生时间去研讨、整合信息,激活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二是构建基于学情的自主课堂设计。以高中英语写作课为例,通过研读课标,从学情出发,以达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设计学-用-评一体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真实学习的发生。
自主学习型课堂是基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开展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巧妙地引导。我将把这些收获运用到我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尝试优化教师的引领方式,助力学生成长。
——杨舟
今天有幸参加了“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举办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的课型设计与展示活动,收获颇丰,内心也深受触动。
初中数学组呈现的是《在高效课堂视域下的初中数学课程建设与发展探寻》,在课程发展的探寻中,我感受到了教育的与时俱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我们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学生的实际获得。
其次,教师理念上要革新,自主学习型课堂将学习的主动权交予学生,充分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潜能。教师则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其角色定位的转变是实现高效课堂、高质量育人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通过设计驱动性问题链,组织学生开展系列自主学习活动,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实现真自主、真合作、真探究,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另外,在复习课(温习课)的迭代下学生对《圆》的思维导图变化,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学生思维过程的成长,在这一过程中理清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形成了知识结构,学生的成长充分验证了研究的价值。
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索意识的学习者,我将把这些收获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益。
——苏莉
参加这次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的基于“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的课型设计与展示活动,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认识。不同于传统课堂侧重于知识灌输,自主学习型课堂是将课堂交予学生,真正实现了课堂的“翻转”。
在展示的阅读新授课上,教学环节不再是从传统的视频、音频方式导入新课,而是围绕文章的重点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成为常态,学生们围绕问题精读文本、分享感悟,互相评价,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挖掘,对于文本的理解也更有深度。
在自主学习型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换令人印象深刻,作为课堂的推动者,教师需要适时点拨,把控全局,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这启发我,在未来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任务,搭建好课堂讨论框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独立思考的习惯,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增加学习的动力,让自主学习之花在语文课堂充分绽放。
——赵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