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跨科融教之艺,青师绽彩赋能英语新篇—记我校初二英语组成功举办区级研究课

作者:张博洋 发布时间:2024-11-26 编辑:审核:赵彩红 浏览次数: [关闭]

2024年11月21日下午,我校初二英语组在区教研员徐玲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了以“跨学科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实施”为主题的区级教研活动。此次教研活动围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 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开展。我校初二英语组的李柯欣老师带来了精彩的Unit 8第三课时阅读课的授课,我校初二英语组的张博洋老师则进行了跨学科视角下的单元整体设计及第一课时的说课,令人印象深刻。

李柯欣老师带来了 Unit 8 的第三课时阅读课,巧妙融合历史文化,为学生们开启了一场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精彩之旅,收获了良好的授课效果。本单元大情境设定为学校美食文化节 “舌尖上的中国”,李老师紧扣这一情境展开教学。课堂伊始,学生们在李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投入到云南米线的学习中。他们通过小组合作,仔细阅读文本,认真获取配料、梳理制作过程,深入探究其文化内涵,成功完成美食卡的制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云南米线背后那充满爱与坚持的故事,深刻理解了其象征意义,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历史文化在美食中的沉淀。随后,李老师引入补充阅读,带领学生走进炸酱面和京酱肉丝的世界。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获取语言信息,制作美食卡并进行展示评价。他们在交流中分享着对传统北京美食文化的独特见解,课堂气氛热烈非凡。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学生们清晰地发现了这些传统美食文化之间的共性,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

张博洋老师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为坚实理论依据,开启了本次深度说课之旅。她深入挖掘单元主题意义,紧紧围绕 “烹饪佳肴、品味文化、创享生活” 这一富有内涵的主题大观念,依据单元语言大观念及语篇特色,巧妙地将英语与生物营养学、历史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在对语篇细致分析以及阐述教学目标、重难点时,张老师以清晰的思路展示了如何通过精心策划的教学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单元作业设计方面,面对 “美食文化节上制作并用英文展示一道中国传统美食”这一单元大任务,张老师条分缕析地讲解了如何设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课时作业,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对美食文化的理解。特别在第一课时的说课中,在单元大任务的驱动下,张老师聚焦制作西方美食香蕉奶昔和罗宋汤的对话,凭借巧妙构思的教学环节,助力学生高效获取并梳理制作一道菜所需的食材与过程,并迁移到中国菜品西红柿鸡蛋汤的制作上。此外,她还注重引导学生从食品营养学角度剖析食物成分,激发学生创造性生成英文食谱的创新思维,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次区级研究课凝聚了我校初中英语组全体教师的心血与智慧。在选题、活动设计、试讲等各个环节,组内老师们群策群力,为李柯欣老师和张博洋老师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与指导,确保活动顺利推进,充分彰显了团队协作的力量。此次区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交流互鉴的优质平台。通过将英语学习置于单元真实情境中,有机融合多学科知识、能力与思维,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更有效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初中英语教研组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跨学科教学研究与实践,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全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书写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