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手”共聚中考改革变化 共研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杨 锐 发布时间:2024-11-25 编辑:审核:蒋开界 浏览次数: [关闭]

2024年11月20日,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政治教研组与顺义区牛山二中政治教研组教师“手拉手”共同开展了主题为“聚焦中考改革变化 共研课堂教学策略”联合教研活动,进行了新中考专题研讨交流。

北京市即将在2025年迎来新中考,面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开卷考试的新变化,我们需要打破传统闭卷考试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转而关注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展现出良好的道德判断力和法治素养。这不仅考验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提出新的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围绕这样的变化,两校老师的沟通交流非常有必要。

首先,我校卢秀明老师进行了主题为《聚焦中考改革变化 共研课堂教学策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研究与思考》的分享。卢老师从“把握素养导向道德与法治考试的目标要求”以及“应对素养导向道德与法治开卷考试的教学落实”两个方向深入浅出展开分享。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的变与不变,卢秀明老师以2024年北京中考题为例,对24题、25题第二问展开分析,并结合北京市适应性测试,分析试卷整体提高了开放性问题的分值,考察重点放在了政治素养的考察,剖析素养导向的深刻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建议老师们坚持追问和提炼,引入真实的情境,及时把学生感性的、分散的想法梳理成思维的链条,引导学生全面、理性、辩证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调动情感认知,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在解决困惑中感悟成长。还要注重开展小而微的实践活动,注重做中学,以任务驱动培养探究、做事能力。在发言最后,卢老师激励老师们:“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做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者。”把本次活动推向高潮。

其次,顺义区牛山二中政治教研组孙颖老师进行了发言交流。结合真实数据,重点探讨了目前教学中的困境,学情的变化,指出“学-思-用”过程的重要性,并且将区级教研中的成果与老师们进行交流分享,分享了实际教学中的课堂安排。卢秀明老师结合问题,与孙老师继续探讨,比如学生不翻书直接答判断题,丢分较多的情况。

随后,思政润心教研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们也加入讨论,分享了开卷考试下教学的感受。杨春老师再次强调了教材的重要性,及时调整,挖掘教材的资源,改编情境,阅读材料,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仇鹤锡老师结合教学体会,指出激发学生兴趣和开展课堂探究的困惑,以及培养学生如何回答问题能力的心得体会。

最后,蒋开界老师总结发言,说到:“在素养导向之下,应对新中考的变与不变,两校老师凝聚智慧、互相学习,共研中考的变化,将更好赋能两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另外,我们要有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视角,要有更强烈的课程建设意识,带动各学段思政课的共同建设和发展,为今后的教学、教研注入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