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索,努力开创我校思政课建设新局面

作者:杨春、蒋开界 发布时间:2024-05-14 编辑:审核:蒋开界 浏览次数: [关闭]


2024年5月9日,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举办了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支持项目《思政教育一体化视域下初高中课堂教学有效衔接策略研究》的初高中课堂实践研讨活动,此活动也是我校举办的2024年石景山区教育教学研讨季的活动之一。杨春老师、蒋开界老师分别围绕“人民当家作主”这一初高中思政课的共同教学主题,讲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本次活动特邀了石景山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武凤鸣主任、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思政教研员李岚老师、胡洁老师进行评课指导。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党总支部书记刘晶书记主持研讨活动,徐文博副校长出席研讨活动。石景山区初二道德与法治、高一思想政治教师30多人参与听课研讨。

图片1.jpg

首先由杨春老师在初二4班进行授课,杨老师主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何而来、如何发挥作用、有怎样的优越性这些问题为线索,从历史、现在、未来的角度,引导学生坚定制度自信,增强政治认同,树立法治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图片2.jpg

接着,由蒋开界老师在高一2班进行授课,蒋老师首先让学生对比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讲授同一主题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对比后还有哪些疑惑点,引出了此主题在高中政治课要重点探究的问题: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从何来、为何新、为何好?采用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回顾近现代中国历史中、在中西方政党制度的对比中,在对多党合作的典范——毕节试验区发展成就的情境探究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及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自信。

图片3.jpg

两节课之后进行了研讨环节,老师们认为这两节课让大家直观的感受到初高中在哪里衔接,哪里有区别,初高中教学的发力点分别在哪里;最重要的依据是初高中的课标,要对课标进行落实,对学生学情有把握。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胡洁老师认为,关于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探索,以课题为抓手去推动教师进行研究,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她提到,教什么要对比初高中课标及教材,怎么教要以议题或以核心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思考,怎么学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李岚老师认为,此次两节研究课是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一个缩影,是一体化育人、协同育人的很好探索。无论是初中授课还是高中授课,老师们都是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座谈会讲话提到的“八个坚持”。

图片4.JPG

最后,武凤鸣主任从新问题、新工具、新实践、新方法等角度谈了自己对思政教育及思政教育一体化的理解。他强调,老师们要去研究近年来出台的关于思政课建设的各类文件,先定义准确“新问题”,才能解决“新问题”,运用“新方法”迎接新时代、新挑战;他还提到教师在进行课程实践时,要处理好“新关系”,包括老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新特点,老师要在把握不变的育人规律下去创新,处理好思政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图片5.JPG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北大附中石景山政治教研组会继续深入学习中央精神,持续探索思政课建设,加大对思政教育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在思政课上不断创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