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承载岁月,遗址诉说历史 ——记文化魔方面面观活动走近圆明园活动

作者:初二3班 佟雨萱 指导老师:王明倩 发布时间:2024-04-28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春暖花开,微风习习,2024年4月26日,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初高中同学们走进圆明园,参加春季面面观研学活动。8时许,我们乘大巴车前往圆明园。

图1.jpeg

首先我们来到“山高水长”与导游见面,她告诉我们,圆明园在清朝建造,“圆”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明”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雍正法号圆明,因此被称为圆明园。

图2.jpeg

同学们一路顺行,东湖两岸翠色欲滴,枝桠生长;锦鲤戏水,鸳鸯对唱,绘成清幽宁静的自然风光,天地间沁满了春色。经过了“万方安和”,“全碧堂”,“天君泰然”“莲溪乐处”等景点,我们来到了文源阁研学基地,体验瓷器修复。

图3.jpeg

我们在老师的详细讲解和手册的指导下,了解到了陶器与瓷器在烧制温度、材料的区别,知道了瓷器与圆明园历史的联系。接下来就是激动人心的动手体验文物修复环节,每人都分到破碎程度不同的陶瓷碎片。在老师的指导下,“文物修复师”们戴上手套,用胶带固定好文物碎片,然后使用酒精胶粘贴好,等酒精胶干透后,进行石膏修复,最后进行砂纸打磨……同学们通过动手实践,与历史对话,体验文物修复的乐趣,感受工匠精神。

图4.jpeg

图5.jpeg

活动完毕,同学们又马不停蹄地在园中探访了古迹。站在大水法遗址之前,仰望这灰黑色的世界之最,残缺而硬朗的建筑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向后世诉说着难以忘怀的苦难历史,总能勾起人们最深沉的回忆。时光转瞬即逝,凝聚在最后一张合照里。

图6.jpeg

此次圆明园面面观之旅,同学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爱国情怀热情高涨,相信此次圆明园活动会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美好回忆,少年强,则国强,北大附石学子将会加倍努力探索知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