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引航 开启阅途 ——23-24学年秋季学期师生共读一本书作品展(第7期)

作者:于锐 发布时间:2024-01-09 编辑:审核:任欢迎 浏览次数: [关闭]

智者如光,照亮前行的路。

智者如灯,指引迷途的人。

智者如泉,滋润干涸的心。

“智者引航·开启阅途”2023-2024学年上学段的“师生共读一本书”阅读分享活动系列作品,本期与您分享的阅读书目是《中国自信说》,共读指导教师是道法学科的杨春老师。

图1.png

中华民族是在这片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民族火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正一步步引领我们不断向前。读了《中国自信说》后,内心除了受到极大的鼓舞,更是感到非常振奋,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本书从现实问题出发,以活泼生动的语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做了深入详细的阐述。全书分为四个篇章,详尽分析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背后的逻辑。每个篇章从现实案例出发,用经典理论释义,分别梳理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发展脉络,从广大青年的所思所想出发,于潜移默化中将“四个自信”的观念融于他们心中。

中国近30年来不断地崛起,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发展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又积极的作用。然而,在中国崛起的同时,在国际、国内话语中存在对中国崛起的不了解、误读、与事实不符的贬低。正因如此,中国人应平视、正视国际大背景下的中国发展,对中国抱以更大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我们可以平视西方,但是不能骄傲自满”。我们现在需要提升自信力,但也要正视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提高自信后,更加要理性、清醒的看世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回顾过去的历史,面对未来的光明,正视自己的发展,在发展中改革与自我调整,进而实现中国之崛起。

——初二 李晨溪

阅读了《自信中国说》,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其实不能都归在“闭关锁国”方面,或者说中华自古以来的大势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国度。从历史上来看,中华民族不仅不封闭,而且相比于其他民族,反而是无比包容的,从西晋时期的“五胡乱华”,到唐末五代十国的时期,再到蒙古入主中原,满族统一华夏,不仅没使我们的主体民族消失,反而令我们的华夏民族更加兴旺发达,文化更加多元开放。而为何国人会有闭关锁国的印象,大概因国人自己的印象有关,明末的商品经济萌芽,乃至清中期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的洋务运动,都在与世界接轨。“贫穷与落后”只是一种暂时的印象,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而辩证的,哪有一帆风顺,假以时日,在新中国的冉冉曙光下,古老的中华文明,一定能够再度焕发生机与活力,与世界人民一道,走向繁荣与富强。

还有一种说法,近代以来被动挨打的局面,实则说明了华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度,而晚清后期对“宫廷讲学”制度的废除,再到后来的文化变革,都让国家的传统文化瑰宝出现断层,一切向西方看、向西方学的情况下,又让国人自我蒙蔽眼睛,没有看到自己国家的文明何其博大精深,西方国家的兴盛,也仅仅是在近300多年的事情,而咱们中华文明呢,则悠悠五千载,早在神农时期已遍尝百草、有巢氏已在造穴而居、大禹时期已将天下化为九州而治,乃至伏羲演八卦、文王武王的德治,孔子对文化典籍的修订,试看《周易》,将人类文明归纳了又归纳、简化了又简化,乃至于只剩两个符号,与现代计算机语言里的0和1何其相似也。

那么,世界要渡过一次次的危机,就离不开中华的文明、中华的思想。现在的教育提倡古文、提倡国学,也在反映着,中国人“富起来”后,在反思、在思考,而中华民族的包容与开放的特点也在复苏。

——初二 张添鸣

全世界经历了新冠肺炎之后,曾经那些美国人人有保险、德国严谨、日本工匠精神等外国神话,在我们思想里,根深蒂固的相信外国比中国发达、先进、民主、自由、尊重生命,在疫情面前荡然无存。而中国的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却体现的淋漓尽致,这鲜明的对比,?个拥有13亿人的超级?国,却能将病毒完全控制,这时候我们国家的制度、政策、使命就体现出来了。这就是《中国自信说》。

中国人你要文化自信。原来总是国外的月亮更圆,由于国外疫情严重,大家发现了我国的大好河山,有着帕米尔高原的星光,有着乌苏里江的阳光,有着敦煌壁画的灿烂,有着凤凰古城的清秀,?袤?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

中国人你要技术自信。华为公司的崛起就是?个缩影,以高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装备,通信设备,智能手机,电网等,中国有全球最好的特高压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自主产权5G技术,这些都让西方国家害怕。还有高铁?程、港珠澳大桥、北斗定位系统等,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

中国人你要外交自信。书中还有?个观点就是,国外利用话语权宣传自己,贬低中国。特朗普执政期间?天发200条推特,利用新媒体宣传各种自己的言论,向来低调的中国人在默默发展,但现在我们的外交天团,我们的人民日报,也在不断输出中国言论、中国思想,“美国号称自己是全世界自由的灯塔,但这灯塔似乎不怎么亮了”、“美方有些人恐怕不是算术不好,而是心术不正”等,这些外交部发言人的经典语录,激发了我们的自信,燃起了我们的斗志。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利用青春的大好时光,去培养自信心。青春的光芒是永不衰竭的,自信的风采便是个人精神魅力的体现,更是民族和国家的精神体现,拥有自信,才拥有勇气,拥有自信,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扬起自信的风帆,拥抱美好的未来。

——初二 刘岩

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其实不能都归在“闭关锁国”方面,或者说中华自古以来的大势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国度。从历史上来看,中华民族不仅不封闭,而且相比于其他民族,反而是无比包容的,从近代以来被动挨打的局面,实则正说明了华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度。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我们有一个“中国梦”。

  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过程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努力就有广阔的空间。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过程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努力就有广阔的空间,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同样息息相关。因此,在未来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除了要付出艰辛的汗水,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理想有一个正确的方向,紧随时代湖流,密切联系社会和国家所需,一路向前。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各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全国人民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中国梦的科学实现道路来之不易,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与之同时,我们在中国梦实现道路中产生了实现梦想的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那么,世界要渡过一次次的危机,就离不开中华文明、中华思想。现在的教育提倡古文、提倡国学,也在反映着中国人“富起来”后,在反思、在思考,而中华民族的包容与开放的特点也在复苏。

全世界经历了新冠肺炎之后,在我们思想里的外国比中国发达、先进、民主、自由、尊重生命,在疫情面前荡然无存。而中国以人为本核心思想却体现地淋滴尽致,从发现病毒到控制病毒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武汉就恢复正常,此后在全世界被新冠病毒席卷的同时,中国人却能安然无恙的生活、工作。这鲜明的对比,一个拥有13亿人的超级大国,却能将病毒完全控制,这时候我们国家的制度、政策、使命就体现出来了。我们现在需要提升自信力,但也要正视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提高自信后,更要理性、清醒的看世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回顾过去的历史,面对未来的光明,正视自己的发展,在发展中改革与自我调整,进而实现中国之崛起。

——初二 王鹏淇

这次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我有幸选到了《中国自信说》这本书,这本《中国自信说》的作者是徐川。这本书主要讲解了中国人民要具有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分为了四大板块讲解,从生动现实的经典事例,用理论解释。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制度自信中的一个事例。这个事例主要讲解了运输犯人至澳大利亚的途中死亡率过高的问题。运输犯人的任务在私人企业手中,按上船人数计费。死亡率极高的一次是:共运输470+的犯人,死亡人数达到150+,死亡率高达恐怖的30+%。最初的处理政策是往每艘船上派一名官职人员,可惜效果并不理想,不但增加了开支,也没有解决这个死亡率的问题。最后采取的措施是由上船人数付费改为活着到达澳大利亚人数计费。此政策一出台,犯人死亡率极速降低,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真实的事例,诠释了政策的重要。有一个好的政策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巨大帮助。这也反应了我们国家选择的共产主义的道路是多么的正确。它为我国的伟大复兴之路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本书为读者解答了四个自信背后的内涵,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有四个自信,我们怎么增强四个自信,让四个自信入脑走心。让每一个中国人坚定信心。为我们积极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理论大众化的样板。

——初二 韩世豪

“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知所从来,方明所往。”

在这本《中国自信说》中,作者为我们深度解析了中国拥有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它带领着我们回望过往的奋斗历程,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坚定的思想信念,团结的民族精神让我们荡开层云千叠,踏平坎坷成大道。

“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

在古时的封建社会,人们常受剥削与压迫,人民心中渴望能够获得民主权利。到后来,中华文化亦有民水君舟的说法,提倡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思想理念。更多的,中华文化教育人们要经世入世,告诉人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正是这些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成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石,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仅有传统文化是不够的,就好似已经建好了地基的房屋若想成为参天大厦还需不断发展,奋进向上。在近代,我们有鲜明、奋进、向上的革命文化,更有优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不断地文化革新、文化创造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朝气蓬勃,生生不息。

中国一直采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能够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资源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书中曾举例道:欧美国家也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来采纳人们的意见,最后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进行最后的决断。但是在中国,国家不仅会采纳大部分人们的想法,在同时还会考虑少数人的需求最后做出合理的判断,尽力满足所有人民的需求,我也被深深触动。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正因我们的祖国有着先进的制度基础,中国人民才能一次次在磨难中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疫情期间,为解决病患床位不足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火神山医院与雷神山医院分别以九天和十二天的建设时间建成,彰显出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惊心动魄的重庆山火牵动亿万人的心火,那次的山火不仅诞生了伟大的消防员战士,还有着许多外卖骑手、青年志愿者、挖掘机师傅、送盒饭的大妈参与其中。他们有的为消防员送来伙食,有的骑着摩托,不分日夜地运送物资,在消防员战士离开时,重庆人民自发相送千里驰援的英雄……

“自信者智,自信者明,自信者强。”

征途在星辰大海,潮涌于壮阔山河。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应做到不自大,不自傲,脚踏实地,做到自信自强,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与思想。

——初二 杨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