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潺潺,滋润万物生灵;书香幽幽,培育芸芸众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激发青少年读书的热情,打造研究型书香校园阅读氛围,2023-2024学年,我校非毕业年级每周五中午继续开展上学段的“师生共读一本书”阅读分享活动。全校非毕业年级师生共同分享,畅谈书籍中的美好。
本学段的师生共读活动,通过给学生们自主选择的平台,鼓励同学们撰写的读后感、书评、人物分析、尝试小说续写或改编。给学生一方用文字传递温度的舞台,他们就能给我们展现出一个全新的天地,学生的思想如有待开发的矿藏,就看我们如何挖掘。
本期与您分享的阅读书目是《追风筝的人》,共读指导教师是舞蹈学科的陈瑶老师。

我选择这本书的初衷,是通过网络和家长的推荐,听说书中内容丰富,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抱着好奇的心态,我选择了这本书。这本书也让我十分震撼,令我领悟到了背叛与救赎。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的故事。哈桑为保护主人受到欺负,而阿米尔却没有伸出援手。后来因为战争,阿米尔与父亲逃往美国。长大成人后的阿米尔为了赎罪,再度踏上了回到阿富汗的路,希望竭尽心力给予哈桑救赎。而阿米尔却发现了一个惊天谎言,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可惜哈桑早已离开了人世,只有他唯一的儿子索拉博。最后,阿米尔将索拉博接去了美国,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个故事残忍、绝情,但同时又美丽动人。文章用细腻的写作手法描写出真挚的情感,勾勒出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这本小说让我深刻地意识到真正的人性。其中,第七章对阿米尔的心理描写十分生动,反映出每个人都有懦弱、逃避一面。阿米尔内心的恐惧、痛苦和惊慌失措,使他最终没能挽救他最忠诚的朋友,而选择了逃跑……哈桑的真诚使阿米尔羞愧自责了许多许多年。哈桑的初心从未改变,致死都在守护着阿米尔一家。就像文中多次出现的那句话一样“为了你,千千万万遍。”
我被文中的感情深深打动。不管是亲情、友情,都被刻画的淋漓尽致。从内心流露出的情感是最动人的。哈桑明知道阿米尔就站在那,却还是义无反顾地帮助了我。这样的忠诚是永远无法磨灭的。而阿米尔也迫切赎罪,将哈桑的儿子从战火纷飞的阿富汗救了出来。这种爱,是双向的,不可替代的。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初一8 李潇姮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正是开篇的这样一句话,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想,或许每个人都有深藏心底却无法消失的记忆。
其实,最初读《追风筝的人》时,我并没有完全读懂,不是读不懂故事,而是读不懂故事里的人。随着“共读一本书”的活动逐渐开展,和老师、同学不断交流探讨,我也对书中塑造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感人至深的话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这是哈桑对阿米尔一生的承诺,一句简单的话语却饱含着哈桑对阿米尔诚挚的情感,哈桑是那么善良、忠诚,两人之间的差距并没有让他心生嫉妒,相反,他是如此珍惜这份友谊。他看得见阿米尔的才华,也看得见阿米尔的懦弱,但他依旧是那个善良、温暖的人。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明和黑暗,让我看到了友情和救赎的力量,也让我明白面对曾经的错误、有勇气去弥补才是真正的勇敢。同时也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友情是无私的付出、坚定的承诺和无尽的包容。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但只要我们有勇气去面对,有决心去改正,就一定能找到救赎的路。无论我们身处何处,无论我们遭遇什么样的困境,都不应该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待。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是令人感动的,也是发人深思的。其实,当下在一些我们看不到的角落,有人依然在水深火热地活着。想到这些,我觉得生活中的那些困扰和问题都不值得一提了。或许,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会在坎坷中跌倒,但我会努力做一个勇敢的逐梦者,奔跑着去追逐属于我的风筝。我相信,心有阳光,一切皆暖。
——初一8 琴智乔
暑假,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追风筝的人》。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个跟我差不多大的男孩子,这部电影我很喜欢看。没想到,开学后,学校的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中也有这本读物,于是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本书。
与电影相比,书中写的情节更细腻。书中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阿米尔和他家仆人的儿子,也是好朋友哈桑之间关于友谊、亲情、背叛、救赎的故事。虽然两个人身份悬殊,但是他们相伴成长,一起游戏,一起玩耍,一起做恶作剧,一起快乐的追逐风筝,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哈桑对少爷阿米尔是唯命是从,为了他什么都愿意去做;而相反的,拉米尔则更为懦弱一些,看到哈桑为他捡风筝时被欺辱,却选择了无视与逃避,后来甚至要父亲把哈桑赶走,因为他无法正视自己内心的自责。后来,因为战争,拉米尔和父亲逃难到了美国。只到很多年的一天,阿米尔重新回到家乡,得到哈桑已经去世了,而他的真实身份,其实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因为愧疚与赎罪,拉米尔把哈桑的儿子带回了美国的家,就像哈桑曾经守护他一样保护着那个孩子。
在这本书中,我被哈桑的真诚与朴实所打动,可我们每个内心似乎都会有像阿米尔那样的,懦弱与自私在作祟,好在知道真相的阿米尔终于选择了勇敢面对,这也是对于我们的一种启示。
每个人都有可能会因为胆小或者其实一些内在的因素选择做了懦弱的事情,其实最为受伤与备受谴责的还是自己,而最终能够救赎自己的还是自己本身的选择。
——初一4 张正熠
阅读不应停留在浅显的娱乐层面,而是要把阅读引向深入,深邃思想,砥砺品格,找寻人生的真正意义,探寻生命的宝贵价值。
《追风筝的人》于2003年出版,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创作的成长小说,同时也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和成名作。小说通过第一人称的自传体形式,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与儿时玩伴哈桑的童年往事,他因战争被迫离开故乡移民美国后的新生活,以及他成人后对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进行救赎的故事。阿米尔在不同的阶段,经历了激烈的自我救赎,渐渐地从无知走向成熟,同时真正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书中所呈现的人性、情感、家庭、友谊等问题,都是普通人生活中所面临的,因此普通人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