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2日上午,我校组织初一年级、初二年级、1+3班、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部分学生走进北大,参观了北大校史馆和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丝绸之路”特展,历史教研组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同学们参观了北大校史馆以“北京大学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为主题的展览。校史馆中生动的图片和珍贵的文物,展示了北京大学师生们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的坚定信念和实际行动,同学们深深体会到了北京大学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沿着铺满银杏叶的小路一路前行,同学们还参观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现代元素和古老的文明的碰撞。一走进展馆,同学们就被丰富的藏品和独特的主题所吸引,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历史气息和艺术魅力的世界。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到秦汉的墓葬文物,通过这些物品,让学生窥见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丝绸之路”特展中展出的大量精美瓷器,让同学们深深感叹于中国人的智慧和才情。

参观北京大学校史馆和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通过这次参观,同学们不仅对北京大学的历史和学术氛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理解和传承的重要性,也增强了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许多同学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意识到要传承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心中种下了属于自己的大学梦,为了心中的梦想而不懈努力!

附学生感受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伴随着清爽的秋风,我们走进北京大学的校园,参观了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院的“丝绸之路”的特展。
张骞出使西域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在宋元时期,中国的瓷器逐渐成为了主要出口的货物,中国的瓷器产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这次我们参观了瓷器展,北京大学考古学院的姐姐为我们详细讲解了瓷器的制作工艺,同时还提到外来文化的对瓷器行业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烧制瓷器的国家,瓷器是由原始社会时期的陶器逐步的演化而来。最早出现的瓷器出现在我国历史的商周时期。在古代丝绸之路与近代瓷器交易中,中国劳动人民发挥自身的智慧,在瓷器的款式与工艺上做出了大量创新。纵观瓷器从古至今的发展史,这里面结合了先人的无数智慧,宋汝窑、元青花、釉里红、明青釉……我们在参观中更应学习这种智慧,保护这些瓷器,树立中国的文化自信,让中国人民的智慧源远流长。
——初一(3)班 闫美琪
2023年11月12日上午,我们参观了北大的校园中的校史馆。校园中翠绿的草坪、高大的银杏树都令人觉得心旷神怡。
北大诞生于维新变法中。北京大学也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中心,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思想。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长期以来,北京大学始终与中国和中国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它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都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步向前。
——初一(8)班 姚晨
参观北京大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所历史悠久的学府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漫步在校园内,从充满古色古香的建筑,到春意盎然的未名湖巍峨矗立的博雅塔,再到那些矗立在校园各处的著名学者们的铜像,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浓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在北京大学的校史馆我了解到了北京大学的发展史,观看这些老照片和文物我不得不感叹北大真是人才辈出,这所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历经风风雨雨依然芳华正茂。
北京大学,这个无数中国学子向往的学校。这次的北大之旅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与动力,通过自己全心全意努力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学和专业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高一(4)班 宣昭然
此次参观北大让我受益颇多。在北京大学校史馆,讲解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北京大学的历史沿革,从戊戌变法中的京师大学堂,到抗日战争中的西南联大,再到新中国建立后北京大学专业的重新调整,不断适应新中国发展需要。从北京大学的历史,我们可以窥见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正如在一二·九运动中北大学生提出的口号:北大、北大!一切不怕!北京大学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座大学的命运与近代中国命运休戚与共令人感到震撼。
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我们参观了“比邻天涯”的瓷器展览,展览从唐宋开始,出口的瓷器从原本的单一颜色,纹样和颜色逐渐丰富,瓷器的外形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中国古代瓷器的出口也伴随着文化的碰撞,当瓷器到了德国,先进的玻璃拉丝工艺与中国的盘子相结合,使得中国瓷器更加精致;随着欧洲历史的发展,印刷业代表的黑色也推广到中国的青花瓷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陶瓷文化,也让我感受到了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的魅力与影响。
感谢学校组织的此次活动,让我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既扩大了知识面,又更加深入的理解课堂中的所学,让我感受到了历史学科的迷人之处的同时也对北京大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高二2班吕勃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