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古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内涵。中秋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自古便有赏月、吃月饼、猜灯谜、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经久不息。

为庆祝中秋节,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小学部利用明德课举办了“明明德,贺中秋”的趣味活动。各班结合学科特色,设计了丰富多彩的闯关活动,让全体一年级学生在游戏闯关中感受中秋节的节日氛围,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山鹰班设计了“古诗寻月字”、“玉兔贺中秋”活动。走进山鹰班,两只可爱的玉兔宝宝已经在黑板上等待多时,闯关者需要闭着眼睛给玉兔装上鼻子。同学们充分开发机智的头脑,使月兔宝宝变得更漂亮,也给山鹰班的教室增添了郎朗笑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松冈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就是“古诗寻月字”闯关活动了。在学习语文识字单元后,同学们迅速地从浩如烟海的诗篇中找到“月”字,有的还能读出几句诗词、讲一讲意思。

海燕班设计了“赴玉兔之约”、“泥塑‘中秋’”的闯关活动。“Hello, I’m….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Yutu. ”经过几周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能用英语进行问好、做自我介绍。

海燕班老师提前准备了充足的黏土材料,指导同学们手工制作出玉兔、月饼、月桂树等形象。同学们有的独自设计,有的群策群力,顺利制作出心仪的作品。

云雀班准备了“趣味识图”、“月饼识字”活动。走进云雀班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满一桌的美味月饼,每个月饼的饼面上都写着“平安”、“中秋”、“团圆”、“吉祥如意”等中秋祝福语。

月饼,最初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同学们兴致勃勃,选择自己喜欢的月饼,正确读出月饼上的汉字。



再往里走,几幅漂亮的中秋海报呈现在同学们眼前。图中有几块月饼?有几只月兔?月饼的左边是什么?星星多还是月饼多?月兔大还是桂树大?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同学们正确回答问题,闯过这一关。

白鸽班设计了“中秋猜灯谜”、“月亮歌曲我会唱”闯关活动。“红红眼睛白白毛,尾巴短短耳朵长,爱吃萝卜和青菜,走起路来蹦蹦跳。”“外面是绿的,切开是红的,吃着是甜的,吐出是黑的。”妙趣横生的灯谜令同学们绞尽脑汁,苦思冥想。灵光一闪得出谜底后,同学们在欢呼中闯过这一关。

在欢声笑语中,明德课迎来尾声。同学们在闯关活动中集齐八个印章,获得专属的中秋纪念。


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刘晶书记、崔岩校长、刘亚慧副校长出席、参观了活动,对此次中秋活动和明德课程给予高度评价。

明德课程是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自主研究、设计的特色课程,是德育课程的创新。该课程旨在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命脉,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学校文化精神,创新德育课程、形成德育特色。它依托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每月特色节,借助活动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格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教育,为德育课程提供丰厚滋养的同时,凸显学校德育课程特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校文化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条件。”一年级的同学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实践中去学习、去体会,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