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正值7月,伴随着盛夏蝉鸣声,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文化魔方少年行开展了秦岭研学活动。约50名学生及带队教师携手北大附中初中部及海口学校一同迈入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一片片葱绿与一座座峰峦之中探索自然的神奇与力量。

此次“自然之翼”研学之旅,同学们不仅感受到大自然的灵秀多样,更有生物学专家级教师亲自授课。有来自北大附中的“倪爷”倪一农老师、李朝红老师、董鹏老师,有被誉为“熊猫爸爸”的向定乾老师,有保护区中的专业工作人员,以及来自各高校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助教团队……让同学们更能深入了解秦岭的魅力,和生物的多样性。

李朝红老师讲解

倪一农老师讲解
丛林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神奇的生物,吸食花蜜的斑蝶、拟态的竹节虫和螽斯、水中捕食的螳蝎蝽……更加幸运的是,我们观察到了一种名列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中的金裳凤蝶。那是一只后翅大面积泛着金黄色,在逆光下看,呈现类似珍珠在光照下反射出来的变幻光彩,随着光线角度变化而变化,显得华贵美丽。我们小心翼翼地拍下照片,生怕它突然飞走。傍晚,夕阳西下,我们看着如那日落般耀眼的凤蝶照片,顿觉此日没有虚行。

在长青,最令人汹涌澎拜的,莫过于一只粉红色的朱鹮从头顶飞过了。在考察的第三天下午,借助望远镜,我们在朱鹮夜宿地进行观察。观察鸟类是最需要有耐心的,因为稍不注意它们就会飞走。于是我们拿着望远镜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等待着朱鹮的到来。当空的太阳依旧那么毒辣,许多同学已经汗流浃背,衣服浸湿了一大半,但大家没有怨言,继续观察着,可惜还是没看到朱鹮的影子。正当我们要放弃时,忽然一只朱鹮缓缓划过天际,降落于古树之上,所有人都激动的叫起来,像是劫后余生的庆幸,又像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感。


学生观察到的树梢上的朱鹮
通过望远镜,我仔细的看到了在树上的朱鹮。它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美,它的喙黑又细长弯曲;它的足细长,它的颈有很多长矛状羽毛来形成羽毛。飞起来是那样引人注目。外部呈流线型,飞起来就像闪着光的仙子,给人间洒下温暖。它的到来,使所有人都十分惊喜,也使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与活力,就连天空也悄悄地露出笑容。这么长时间的等待,在这一刻,早已充满了价值。
——初二 侯西诺
感受自然魅力的同时,同学们也在准备着小组的研学任务。每天,通过上午的出游学习后,各个小组会齐聚一堂,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梳理各自的研究主题到山里搜集素材,汇总当天拍摄的照片并命名,撰写观察手册和研学札记。在汇报课题研究中,五个小组的同学坦然自若,自信展示研究成果,面对专家老师们的提问答辩清晰,有理有据,收获了一片掌声。

除此之外,来到秦岭,一定不要错过“秦岭四宝”,即大熊猫、朱鹮、羚牛、川金丝猴。同时,我们造访了华阳古镇上的展厅,并聆听了倪一农老师的悉心讲解。从陕西大熊猫的出现……到朱鹮种族逐渐强大……再到羚牛与川金丝猴的保护。在他的讲述下,我们学习到:保护一种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了这种野生动物所处的整个食物网,保护了食物网所存在的整个环境。也使我们对秦岭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有了更大的兴趣。


这次的研学活动,不仅是自然美景和奥秘的大自然给我们美的享受和眼界的开阔,而且自然之翼的同学相互携驰、相互勉励、相互援助,进一步加强了交流和沟通,增强了友谊,锤炼了集体意识,感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回想起来这几天的时光,每个美好的瞬间都定格在脑海中:答辩会中自信展示研究成果的我们,在冰凉的溪水中快乐嬉水的我们,勇于探索的我们……在这样氛围的熏陶下,我们将会更加深入研究,积极探索。用自己的方式为保护自然环境贡献力量。

初一学生在高铁上与倪一农老师合影
自然之翼,生命长青,秦岭,请你等我回来!


2023 自然之翼 秦岭长青 博物考察夏令营 全体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