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经典 国学拾贝 ——记读书节之北大时胜勋副教授领读《论语》活动

作者:侯景然 揭子墨 指导教师:李皓 发布时间:2023-04-10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4月7日下午,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时胜勋副教授莅临我校。在我校报告厅作读书节领读《论语》活动。1+3、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图一.JPG

图二.JPG

时胜勋副教授从古今教学的差异引入,围绕《论语》十个传说及读法的主题,由浅入深展开讲述。首先由元曲中的一句“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切入,讲述了孔子其人的生平、名字由来与地位。然后通过孔子的三千弟子引出了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孔子的教学理念即有教无类,其二为孔门人格即君子意识,并根据《论语》中的原文来具体阐述如何成为君子。随后又提到了《论语》一书中的精神内涵—— “仁”,这种品格是一种内在要求,是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是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态度,希望同学们能多以“仁”为志向。接着谈到了外国对《论语》的几种不同态度,或赞扬或贬低,我们改该如何看待呢?时教授认为重要的是还原对《论语》主旨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不能片面地看待。最后向同学们分享了朱熹读书的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和居敬持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好的读书方法,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收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相信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论语》。

图三.JPG

图四.JPG

图五.JPG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向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时教授都一一耐心解答。这堂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同学们收获颇丰,让同学们对《论语》的理解更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