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新学期,图书馆中像往常一样,摆起古琴十二架,迎接着初来乍到的同学们。
古琴是什么?岳山右立,七弦并排,狭长的杉木琴身下,龙池凤沼遥遥相望,琴身上,十三个徽位如碎玉琼珠点缀弦外。高雅风致尽显其间。这是我们对于古琴的第一印象。
然而,开始上课后,我发现琴谱尽如天书一般,分明是清晰的一笔一画,却叫人不解其意,随着老师的细心讲解,我们才逐渐领会其中古韵深意。请看:这“艹”字表示散看,只需右手拨弦而不用左手按音,“勹”取指法“勾”外框架,弹奏时须以中指快速落下抓弦,“乚”则为“挑”之变形,食指与拇指相抵呈圆,中指、无名指并立隔一弦搭住后弹出为细长凤眼状。。。。。。。诸如此类,趣味颇多。


除此之外,弹奏古琴时还需正对七徽,双腿分置于六、八两徽(从右向左数),左手指端点于十徽,右手落于岳山及一徽间,手指皆要挺立向前,上下层次分明,双臂也要端起,两肩放松……我们不解于规矩的繁琐,直到老师讲解,亲身实践。方知不仅古琴雅致,弹琴者也应优雅自如青松挺立,白鹤展翅。这是传承,也是对琴,对自己的尊重。


我们因为好奇来的这里,怀着敬意而离开。在这间教室中,不仅有琴弦间传颂千年的悠扬,更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历史底蕴氤氲入心,在这里,我们学到的不仅是技艺,更窥见那来自时光长河的回眸,一眼惊艳千年后的我们。
秋风再起,我们仍坐于教室中,面前是古琴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