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培养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7月11日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初一年级开展了少年行的活动,参加掐丝珐琅课程的同学们也度过了一段充实的时光。
说到掐丝珐琅给大家科普一下,掐丝珐琅工艺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呢?正是一代代工匠人的传承。他们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把这一件事做到极致。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的追求,对精品有执着的坚持。正是这种匠心精神,才能让它传承至今,才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丰富瑰丽的中华文化。
活动记录
7月11日,同学们观看了短视频,简单的了解了景泰蓝繁琐的制作过程,并拓印做了部分图案,我们也基本了解了制作方法:
1. 将图案拓印在木板上(7.11)
2. 用铝丝制作图案(7.11)

3. 将图案粘贴在木板上(7.12)
4. 按1:1混合胶水和石英砂,并进行点蓝(7.13)
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在刘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同学们的疑惑也迎刃而解。

7月12日,同学们在木板上涂好胶水并将前一天制作好的小图案粘在了木板上。同时,也完成了大体轮廓的粘贴。虽然在粘丝的过程中会出现胶水干裂、铝丝长短不合适等问题,但同学们的精神是坚韧不拔的,他们一次又一次的依靠这种精神迎难而上,克服困难,迎接新的挑战。

最后一天,同学们花费了一上午的时间高效地完成了作品的上色环节,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在上色的过程中晕染上色是最为困难的一部分,同学们需要将两种或以上的彩砂进行过度,但却不能完全混合。混合之后还要将彩砂拍打平整使其表面光滑美观。在此过程中同学们需要注意铜丝是否粘贴完整、彩砂的厚度以及串色的问题。

在此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班的同学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和道理,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俗话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只有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才有所回报,只有自己做的劳动成果,才能品味出其中的酸甜苦辣,才会更加的珍惜我们劳动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