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市有关规定,学生须在初中三年共完成10次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每次计3分,满分30分,成绩除以3后,分别计入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为方便学生选课,我校理、化、生实验室三位老师主动承担此任务,在与学科教师进行深入研讨后,确定活动主题,精心设计方案,开发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和探究能力发展的校本课程,利用中午时间,每周两次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科学实践指导,活动结束后,学生需上交书面材料汇报,由学科教师为学生参与活动情况进行评价。接到通知后,同学们踊跃报名,掀起了一阵“抢课”热潮。
物理实验室本周开放的实验主题是“密度的测量”。活动中教师启发学生用实验室常见仪器天平、量筒等,对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进行测量,进行数据分析后,通过计算得出物体密度。实践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仪器的使用方法,练习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更深刻地理解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学生从被动的“做”实验到主动设计实验,开动脑筋交流讨论,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化学实验室本周是以生活和教学中常见的情境“蜡烛”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物质及其性质和变化规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实践过程注重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比如在挑战魔术“隔空点蜡”的环节,学生屡战屡败,然后又屡败屡战,不断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最终获得成功,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化学知识,实验技能,更有对科学持续的兴趣,还有契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生物实验室本周的开放主题是“体验植物组织培养”。在活动中,教师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植物组织培养以及该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最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接种外植体的实践操作,焕然一新的无菌组培室、紫外灯辐射消毒的超净工作台,一流的实验环境,专业化的课程指导,学生置身其中,俨然一个细致严谨的小科学家。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开阔了眼界,掌握了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增加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实验室后续还会推出更多有意思的课程——“灯光闪闪”、“探秘呼出气体”、“探究花朵颜色的奥秘”等一系列课程,相信热爱科学的你,一定能找到适合你的那一款,还等什么,赶快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