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活动开始于我们集体乘车去北大附中参观王楠老师的颗粒艺术工作室和教学教室。


在那里我们体会到了美轮美奂的世界,琳琅满目的展览品,有用油画棒制成的《星月夜》,既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又给人精神上的震撼;沙画瓶制作《寻找家乡记忆》,画面素雅,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象着画中的世界,从这些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制作者的用心。小小的颗粒,带给了我们一场绝美的视觉盛宴;但是最让我们感动的,记忆深刻的就是《医食无忧》,这幅作品由16000多个骰子制成,从左边看是袁隆平爷爷,从右边看是钟南山院士。


此前,一段“钟南山袁隆平罕见同台”的视频曾走红于网络,引发网友们纷纷点赞、致敬,并将两位院士称为“医食无忧”组合。2020年,突如其来的病毒席卷全国之时,一位八十四岁的老人,再次挂帅出征。是他,不畏病毒的强烈传播,亲自临床观察整治,他就是国士无双的钟南山院士。遗憾的是袁隆平院士在前段时间与世长辞,他用一粒米改变了世界,他的功劳没有人可以来平衡,吃水不忘挖井人,吃饭不忘袁隆平,供中华之亿万国民温暖。所以看见这幅画,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感触颇深。
周一上午,我们聆听了北大附中王楠老师的讲座,精彩的演讲让我们对颗粒艺术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下午,我们开始制作自己的作品,有三个选题方向:《蒙娜丽莎》、《带珍珠耳环的少女》、《梵高的自画像》。每幅名画由1200多个颗粒组成。在制作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的同学在拼接时拼串行了,要拆下来重新拼;有的同学的作品完成了,却不小心打碎了等等,但是同学们都勇敢的坚持了下来。


周二下午,我们开始学校大门景观图的大幅作品的制作。首先,王老师对每位同学进行任务分工,每人需要完成1000个颗粒的拼接。由于对颗粒逐渐熟悉起来,最终我们比较高效地完成了拼接,校门景观图作品的效果如我们想象的一样美,这让我们有很强的成就感,也让我们学会了集体合作。选择学校大门制作的原因是为了感谢学校对我们的培育,表达我们对学校的热爱。美丽的校园,是我们最喜欢的地方。它是一个个音符,串起我们童年的梦想;它是我们快乐的源泉,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
三天半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三天半的时间,让我们懂得:不经历磨难,怎能见彩虹?团结一心的集体会迸发出钢铁般的力量,聚沙成塔,积少成多,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成功。三天,我们学会了遇到困难时,同学间懂得互相理解,遇到挫折时勇敢面对,再次努力尝试。所以请记住,人生最大的光辉,不是永不失败,而是屡败屡战。

当然,我们的成功少不了王楠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培育。赤橙黄绿青蓝紫,小小的颗粒,王老师给了我们七彩的世界,也给了我们全新的人生感悟。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次难忘的学习机会,在短短三天半的时间里让我们不仅体会到了颗粒艺术的魅力,还学会了坚持、感恩、宽容的团队合作。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让发现美成为一种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