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7日星期六上午7:30,我校23位同学在高尚红、靳文涛、李华、程健四位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北京市科学中心参加第七届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在主办方的组织下,我校同学依次报到、认真填写比赛承诺书、候场,经过4个小时的制作、调整,比赛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由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承办,中国三星独家公益支持,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合作组织。

本届风能比赛(中学组)利用命题考察参赛队伍流体力学知识、机械结构设计能力、制作工艺、创意及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自主学习、临场应变等能力。旨在点燃学生发现科学原理的好奇心,发挥想象力,希望学生能够用源于生活的工具和灵感,活用科学基本原理。
接到通知后,我校积极认真组织,协商比赛方案。
张校长高度重视比赛的进展,为同学们协调比赛材料;高尚红老师专门拿出西物理实验室用于同学们风车制作,尽力1:1还原比赛现场测试区;每天中午有老师专门辅导,同学们热火朝天的准备,不断更新自己的设备,自主安装,快乐学习,积极交流,解锁新技能。直到比赛的前一天仍然有同学提出新创意。


我校参赛选手秦一舟同学提到:参赛学生主动放弃了娱乐、午休等活动,饭后便带上材料,再经组内多次商讨,组间互相学习优势,以及制定制作计划,又在一次次实战演练后,不断推翻重来。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很多参赛小组经常测试到下午第一节课上课前才测试完毕,在正式参加比赛前夕更是进行车体、帆形调整到晚上7、8点。毫不夸张的说这次比赛的顺利参加,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学生们在实验室中的一次次踱步,大大小小砝码的放上拿下,中午、傍晚时物理教室中学生老师忙碌的身影。每一次风帆车制作完以后,由于赶着去上下午第一节课,物理教室经常是杯盘狼藉,测试区的砝码横七竖八,有的歪倒在冰凉的地面,有的翻了个个立在桌边,桌中更是横躺了不少,但第二天来测试时,物理实验室总是焕然一新,与昨天结束时之景,简直天壤之别。不难想到,这一定是物理组的老师们,默默地把杂乱无章的砝码与大小的纸片规整起来,他们打扫教室所挥洒的汗水化作灯塔让我们的航船可以驶向胜利的彼岸。通过这次活动经历,我切实感受到了我校同学的坚毅、富有创意、聪慧;同时也发觉了我校老师的认真负责、热爱同学的优秀品质。希望我校还能在风能利用比赛的复赛再创辉煌,期待明年获得更好的成绩!

赛后学生和指导老师表示,通过备赛阶段和现场制作比赛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此次参赛是一次趣味横生的科学教育体验。任何成绩背后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再次感谢科学中心提供的平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老师和同学们的辛苦付出!期待明年风帆再启航,再创佳绩,学校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