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度石景山区教育系统年度人物、师德标兵——刘亚慧老师

作者:韩鹰 发布时间:2020-09-30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编者语】
   教育,是教学和育人。在刘亚慧老师心里,育人总是第一位的,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让孩子们给他人分享爱,学会爱与被爱,保持自信勇敢,积极乐观,人生的路会走地又宽又长!
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应该去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孩子们去关心社会,勇敢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刘亚慧老师希望自己做一个心里有爱,眼里有光的好老师,拼劲全力在教育行业打一场漂亮的持久战,承担起青年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
   刘亚慧老师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担任团委书记2年,班主任5年,语文教研组长3年。现担任学校语文学科教研组长和初二年级组长。
   曾获得“一师一优课”省部级优课,北京市“任务群案例”一等奖,“全国双一线课堂展评”北京市一等奖,石景山区“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石景山区“优秀班主任”,石景山区“学生最喜欢的班主任”,石景山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石景山区“优秀团委干部”等奖项和荣誉称号。现主持国家级子课题,石景山区重点课题,发表全国、北京市等各类型论文十余篇。所教毕业班级成绩突出。
                   
   “只要学校需要,我愿意克服任何困难”
   作为一位青年教师,七年来,刘亚慧老师坚持学习,刻苦钻研、积极进取,多次获得石景山区、北京市、国家级,课堂大赛、论文一等奖,承担多项国家级子课题、石景山区重点课题等,还在石景山区电视台为全区的中小学生录制视频课。
   刘亚慧老师快速成长的背后,是不计时间的付出,是无数次的深夜加班,和凌晨早起。有天晚上,刘老师因为和一位住宿的学生交流太晚了,没有公交车,也打不到车,当她深一脚浅一脚走回家的时候,发现已经凌晨1点了,她委屈的直掉眼泪,可是想想明天还要6点起床给孩子们上早自习,她把眼泪擦干,和衣而睡。
   领导谈话,想让年轻人多承担一些工作,面对学校的信任,她咬住牙说“只要学校需要,我愿意克服任何困难”
   她想把最美好的一面留给学生,留给学校,因为她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不辜负学校的信任。
                   
   “我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
   刘老师曾是住宿班的班主任,班级的孩子们大多是离异家庭,缺少关爱。为了让孩子们感到温暖,每一次班级活动,她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参与,一起喊、一起跳。孩子们感冒了,家长来不了,她去给孩子们买药,去买最好的水果。每逢节日学校不放假,她就从宿舍里面自己做好吃的带给孩子们,饺子、汤圆、月饼……看着他们狼吞虎咽,刘老师由衷地感受到了幸福和温暖。每一个孩子的生日她都清楚的记得,做班主任的几年来,她策划了每一个孩子的惊喜生日,准备了每一个蛋糕,每一份节目单。
   孩子们说“刘老师,你比我妈对我还好,她都不记得我的生日了”
   书记说“你只要站在你们班前面,你们班所有的孩子的眼睛都看着你”
   她心里明白,这些孩子是把她当做了亲人。
   如今,曾经教过的孩子们都陆陆续续的回来看望她,她也成为了新一届学生的年级组长。我们相信,刘亚慧老师会用她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影响越来越多的孩子。
                   
   “眼前的一切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庚子年的这场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为了让孩子们正确认识疫情,更好的进行居家生活,作为年级组长,刘老师和年级组的同事们反复研讨,共同制定了线上融合课程《眼前发生的一切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武汉这座城”“疫情的前世今生”“战胜传染病的三部曲” 等一系列学科融合课程得到了同学、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为保障教学效果,刘老师开通了“西山萌芽”公众号,上面有她和年级组老师们精心录制的微课,也有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很多其他学校的老师也成为了公众号的粉丝,把微课发送给他们学校的孩子。公众号上很多学生的作品,被今日头条、中国青年报、石景山区各种公众号和平台转发和报道,这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更可喜的是,这次高考的英语抗疫作文、高考语文微写作——给外卖小哥写一段话,和年级组的线上活动都是不谋而合,这大大增强了老师们的自信心,她们的方向也更加明确,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应该去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孩子们去关心社会,勇敢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作为教研组长,她带领语文组的老师们开展了“品味书香浸校园,共读经典克时艰”线上读书节活动。通过“给自己的书柜起名字”“亲子共读一本书”“晒晒自己的书单”等丰富的读书活动,让阅读真正成为一种习惯。
   七年匆匆而过,跨越懵懂无知,迈过热血激情,而今的她更加坚定执着,母校“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校训仍时刻鞭策着她,砥砺她前行。刘亚慧老师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心里有爱,眼里有光的好老师,她也愿意拼劲全力在教育行业打一场漂亮的持久战,承担起青年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