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老师倾情分享,助力我校语文组教研

作者:杨晓雨 发布时间:2020-07-04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本周六,我校语文组邀请到了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周欣老师和大家进行教学分享,在讲座之前,周老师分享了自己丰富的工作经历,通过经历分享,我们都感受到了周欣老师的幽默风趣。
       首先周老师利用《伟大的悲剧》和《太空一日》区分了“写实”和“合理想象”之间的区别,同时也探讨了八年级下册的“新闻写作”中的真实性与导向性,周老师强调:新媒体阶段,让学生知道写作目的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周老师也给大家分享了“应试教育”和“非应试教育”对教学的不同要求,从而让我们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接下来周老师结合具体例子和大家分享了“日记”“练笔”“命题作文”之间的区别,并总结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更清晰,满足精神上和人交流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写作文的首要任务是观察事物,观察人物,多角度从观察中获得认知,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在此基础之上,再去掌握表达技巧,包括“词、句子,篇章。”,从而完成对于学生的写作培养。
       周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小练笔,试图通过小练笔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周老师结合七年级上册的课文,分析了七上和七下的景物描写的区别,在这种对比分析中,让我们对由阅读向写作的迁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多感官的分项训练,并倡导学生积极向名家学习,比如和朱自清学修辞,和汪曾祺学白描,和蒋勋学习使用听觉,和王维李白学习画面构图。
       接下来,周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创意古诗改写”,并展示了同学们的优秀作业,也和各位老师分析了“荷花专题课”,以及“荷花专题课”的具体设计,与会老师都感觉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周老师非常重视“仿写”,一直尝试通过“仿写”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同时也向大家展示了《紫藤萝瀑布》和《孔乙己》的优秀仿写作品,通过这种仿写,学生实现了从“形似”到“神似”的写作提升。
       在讲座结束后,各位老师也就“写作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和周老师进行了积极的交流,相信通过“周老师”的写作分享,我们在下一阶段的写作教学中会有更多的思考和更深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