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导师”高位引领,元培教师积极成长

作者:吴丹 发布时间:2020-04-30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元培教师”计划是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备受关注和期待。居家工作期间,元培教师们除了完成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大家积极借助互联网和各种平台与各自的导师主动进行交流,积极成长。近日,在徐文博副校长的组织与主持下,每位元培教师就自己近期的学习成果及交流情况做了简要的汇报,及时梳理了自己的收获与感受。
                             
       程健老师:近两个月以来,进一步感受到丁老师的为人之热情,专业能力之精湛,对工作之敬畏。一定向丁老师认真学习,在几次的交流和学习中,都是丁老师主动构建想法,提出非常巧妙的思路。这期间,跟丁老师有效沟通14次,一次线上研究课,论文1篇《北京教研》已投稿,区云教育平台微课3个25分钟。另外,2月份向《北京考试报》投稿一篇,一直参加石景山区高三教研活动8次,期间都有交流。计划后面还有区级公开课、课题等方面的继续研究。
                             
                               
       周娟老师:导师牛老师为人非常谦和,做事认真严谨。近几个月以来,一直没有间断过与牛老师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的沟通交流。不管什么时间,牛老师都是耐心的解答我的问题,并给出指导性的建议,使我收获颇丰。首先在牛老师的指导下很好的完成了1次区级信息技术新教材的线上培训;指导论文1篇入选《中国信息技术》,1篇投稿北京市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征文;指导撰写课题申请书《以项目式教学为载体的中学信息技术计算思维进阶的培养研究》;原计划本学期有公开课,目前因为疫情无法进行。
                             
                             
       吴丹老师:居家工作以来,我跟导师王老师充分利用了微信语音、腾讯会议等多种网络沟通方式进行交流,几乎每次都持续30-60分钟。王老师待人热情温暖,认真负责,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既指导我在网课期间备课、上课,也给我很多教师成长方面的引领,令人敬佩与感动。在王老师的帮助下,我顺利完成了一节线上区级青年教师研究课《科学使用酒精消毒剂》,区共享微课《铁及其化合物 复习》,其次帮导师论文审稿两篇,不断学习如何积累教学反思,形成教学论文。目前从查阅文献开始,王老师手把手带领我搭建论文框架,构思创新与发展点,真心感谢,也必会努力。
                             
                             
       吴丽娟老师:在与导师吴老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一、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在论文“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教学分析”的讨论中,我进一步深刻的体会到了我们在这一部分教学时要以新课标中应用意识的含义为标准。课本中的例题习题,根据学习分类理论,需要再思考,有没有其它方法,方程中有哪些量,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二、细致的评课,积极的鼓励,指导性的建议。在本周我上的一节校级公开课,导师认真周到的收听,不仅有精彩瞬间的截图,而且总结课堂的亮点,更提出中肯的指导性的建议
                             
                              
       安雁超老师:得益于王洪云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使我在这一阶段的成长尤为迅速。通过与王老师关于教材教法分析、听评课方法等方面的交流与学习,我在教材把握分析、教学环节设计等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十分感谢学校能够为包括我在内的元培老师提供快速成长的机会与资源,感谢王洪云老师一直以来的指导与栽培,今后一定继续努力,以更加努力的面貌与实际成长回报学校与王老师的期待与要求。
                             
       最后,徐校长对大家沟通情况做了总结发言,鼓励大家抽出更多时间多学习、多和导师沟通,珍惜宝贵的学习时间,多出成果,争取顺利结业向更高层次迈进!元培教师们纷纷表示,感谢学校给予的成长平台,感谢领导们的关心与鼓励。同时,大家也在同伴的汇报中受益匪浅,找准了差距与接下来努力的方向,在做好常规教学的基础上,争取收获满满的进步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