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让学生尊重、家长信赖、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集团校心理健康及师德系列培训

作者:杨春 发布时间:2018-11-24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为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进一步发挥心理健康在教师教学中的指导作用,11月24日,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邀请专家名师走进北大附中附小石景山教育集团四所学校进行心理健康及师德系列培训。
       此次系列培训将分为八讲,以“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师德教育,践行素质教育,履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和师德水平,旨在打造一支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让学生尊重、家长信赖、人民满意的石景山区先进教师队伍。
                        
       “由于嘈杂的环境、混乱的秩序等,我们的工作有可能如浑浊的水,但是如果静置会有怎样的变化?”培训一开始,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牛亚南老师以《照顾我们的身心健康——-教师正念减压》展开讲座,她从一瓶浑浊的水开始说起,分别从压力的来源、压力如何释放,正念的含义等方面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做积极主动的人,照顾我们的身体和情绪。最后,牛老师以舒缓轻柔的音乐为背景,带领大家现场体验了正念练习,觉知自己的呼吸、回到自己的呼吸,在体验过程中,她强调,静下来,我们会对身边的事物有新的察觉,不过分担忧、不为其所困,如同浑浊的水,静置则会慢慢变清。
       “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
                         
       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郭齐家先生的讲座题目是《从传统文化看师德修养》。他从孔子、孟子、荀子、韩愈、王阳明等先贤对师道的论述追溯起,简略阐明了中华民族的师道发展史。郭教授特别提到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在他看来,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当代师德建设的重要切入点,而近现代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梅贻琦,他们自身的教育经历与人格精神,就是对“师德”的最佳诠释,是一部活的“师德”词典。80多岁的郭教授,讲话铿锵有力、抑扬顿挫,他大声疾呼“不能忘记自己的根,不能丢掉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与灵魂,真挚的情感张力令在座聆听授课的教师们深受震撼。
                        
       北京教育学院郭冰博士的授课题目是《魅力德育体系建设》,她从网络文章《两位老师的较量》说起,一步步引导老师们思考,我们到底应该培养怎样的学生。她指出:德育的本质就是向善,德育应合情、合理、可行、适度,在学校的德育体系中,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关系是核心,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具体怎样做?要在课程中、活动中、细节中落实,充分发挥间接德育和隐形课程的作用。德育做好的标准就是能够直指学生的内心,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
                       
       “每位教师应努力成为影响学生的重要人物。”心理专家王颖老师以《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解读》为题展开授课,系统讲述了如何理解青春期,从青春期突出表现、青春期身心发育特点,如何对待早恋,如何对待性别角色认同,如何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等内容深入浅出的进行分析讲解。授课中,王老师结合自己心理咨询师和引导教育自己孩子的经历,语言风趣幽默、通俗易懂。
                       
       培训中,接受培训的教师纷纷抓住难得的机会,在每节课后近距离地与名师专家求教学习、深入交流,大家表示这次的培训很接地气,既有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具体调试方法,又有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更明确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继续把立德树人落实到位,争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