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匠人精神 守护匠心文化——北大附中集团少年行“齐鸢鲁韵”研学考察

作者:撰稿学生:殷然(初一4班)指导教师:陈立艳 发布时间:2018-06-05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2018年6月5日,北大附中集团校文化魔方少年行“齐鸢鲁韵”项目考察在同学们的期待中拉开了序幕。
中午12点,我们一行人到达潍坊,短暂午饭后,我们前往王美老师的工作室。王美老师的工作室充满面塑气息,走进工作室,除去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传统面塑,我们还见到了传统面塑工艺和现代新兴文化结合而诞生的作品。
      老师首先为我们展示了布老虎的制作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老师也多次强调。虽然我们做得并不美观,老师却还是耐心地为我们指导。 
                            
       王老师说,做面塑,最重要的是兴趣,其次就是练习,熟能生巧,多练习才能做好面塑。方法就是:多看,多画,多观察。多画一画,才有人物构思;观察细致了,作品才能精。亲手体验面塑,让我们真真切切地体味到山东的魅力,其乐无穷。
                          
       6月6日,在张运祥老师的工作室,我们学会了使用拳刀等雕刻工具刻制木版水印。通过采访张运祥老师,我们不仅了解到了木版年画工具的使用,还了解了山东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在制作过程除了有趣,更多的是艰辛、劳累和受伤流血,但同学们依然坚持,展示了我们石景山学校学生坚强地毅力。最终,我们成功地刷印出了自己的木版年画,真是充满意义又难忘的一天。
                          
       6月7日上午,我们去杨家埠杨红丽老师的风筝工作室体验了风筝制作。我们先是扎绑,制作好了风筝的骨架,然后绘制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风筝,每个人都尽心尽力很有个性。后来我们将画和骨架粘在了一起,大家都粘了一手胶,但在过程中我们体验到了中国传统风筝源远流长的文化,更了解了任何技术都需要思考和智慧。
                       
       下午,我们来到了世界风筝博物馆,潍坊真不愧是世界风筝之都,那里有各式各样的风筝,从水浒传的108将,到三国演义四杰,到西游记师徒,再到历史上一个个英雄或风流人物,更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图案。
图12
       在这两天半的研学考察中,经过讨论和研习,我们的成果也逐步形成。从匠人手中一个个精巧细致的面塑,到鬼斧神工的木版水印,再到布满天空的潍坊风筝,我们感受到了华夏土地上代代相传、脉脉相承、延绵不息的匠人精神和匠心。在此,我们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的机会,我们向时刻教导、无私关怀、认真负责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