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英格兰 游学之旅(五)

作者:刘东阳 发布时间:2018-06-04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6月4日,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文化魔方少年行,英国团的学生和老师来到剑桥中学进行参观。这所学校是一所私立中学,学生一共400名,这所学校去年10%的学生考进了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我们很荣幸听到副校长Lucy的《有关如何申报剑桥、牛津大学》的报告。在报告中以及其后的学生提问环节,Lucy都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号,剑桥、牛津最看重的学生重要品质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比、关联、迁移能力强;以及一些等级考试成绩。这类大学更加关注的是你的想法,而不是要得到正确答案那么简单,还有许多深刻的道理,需要我们仔细阅读笔记多次体会才能理解。
                        
       在提问环节中,北大附中学生进行了提问,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李欣逸、杨光同学分别就名校最看重学生哪些重要品质、Lucy最喜欢剑桥中学的哪方面进行了提问,得到了Lucy的细致回答。会后北大附中和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向剑桥中学赠送了一些小礼物,副校长Lucy女士表示非常喜欢李欣逸同学的书法字。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英国的一部分教育制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选择的专业与俱乐部有关。例如,如果你报的是工程专业,拥有工程俱乐部的证书会让你有更大几率选上这门专业。这让人们能从小培养对工作的兴趣和各式各样的爱好。我们发现他们的教室以及教学方式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一个教室只有平均10套桌椅,由于空间有限教室中并没有黑板,我们发现他们的墙面并不是一层油漆,而是类似于壁纸,是光滑的,因此他们在墙面上来书写、授课。    
       我们又参观了来自于剑桥中学的第3号生物实验室,他相比于中国不同的是他的硬件设施,黑版、电脑等,他的硬件并不比国内高,只是实行的是小班制,最多的一班也仅仅只有14人。而所有学科教室中,最多的教室是数学教室,因为数学学科在所有英国等级考试(相当于中考、高考)中都是重点考查科目。参观这所学校,能深深地了解到中国与外国教育方式的不同,以及体会到国外教育资源的庞大,例如这所学校一线授课教师62名,全部教职工120名,相当于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一,全校共有320间教室,300间学生宿舍,学生的宿舍是单人间,每个楼层,平均25名学生就有一个学生之家,可以做简单的饭。这种配比简直无法想法,从学校建筑上也可以体现,图书馆、综合自习区、宿舍、药店等的区域几乎是教学区的二倍。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了剑桥大学。下车后,映入眼帘的是国王学院。国王学院是剑桥大学内最有名的学院之一,成立于1441年,由当时的英国国王亨利六世设立创建,因而得名“国王”学院。当时国王学院是专门为亨利六世所创的伊顿公学的毕业生而建立的,不收其他学生。我看到了国王学院礼拜堂,它耸入云霄的尖塔和恢弘的哥特建筑风格已经成为整个剑桥市的标志和荣耀。在一个十字路口,有一个大钟,这个由约翰?泰勒博士设计的这个表面镀金的计时器直径1.2米,顶部有一个巨大的蚂蚱沿着钟外围的60个锐齿不停爬行,进食,每爬动一次是一秒钟。这个钟十分精美,它也无时无刻不提醒我们时间过去的很快,要珍惜时间。
       参观大学时,我们经过了这里著名的数学桥。数学桥的故事,剑桥大学的学生无人不晓。相传,这座桥是牛顿亲自设计并建造的,整个桥体未用一根钉子或螺丝固定,只用几何原理支撑桥体。但后来因无法复原,也为了更加坚固,成了现在这个模样。桥下是剑河,再与旁边的美丽景色相配,再合适不过,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康桥就是剑桥。剑桥的许多建筑和自然景观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数学桥。它不仅有着源远的历史,还有着深刻的数学智慧。
                             
                        
       我们参观了卡文迪许实验室。卡文迪许实验室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卡文迪许实验室旧址入口实际上就是它的物理系。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建于1871~1874年间,是当时剑桥大学的一位校长威廉·卡文迪许私人捐款兴建的。他是十八~十九世纪对物理学和化学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的近亲。这个实验室就取名卡文迪许实验室,有许多诺贝尔奖的得主出自这里。给我们讲解的是剑桥大学的在校英国学生,从他自豪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个实验室带给他的自豪感。接下来我们又参观了Peter house。Peter house始建于1824年,是英国剑桥大学建立最早的学院,同时也是现剑桥大学最小的学院。它标志着整个剑桥大学,意义深远,风味独特,甚得游人和剑桥学子青睐,书香气浓浓。剑桥大学这样的名校,值得每个人去憧憬。这是一个美丽的剑桥,一个美丽的Peter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