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3月7日星期三中午12:00,在学校的大会议室里召开了本学年的第一期校长午餐会,今天会议的主题是谈谈寒假期间法国和香港游学活动的感受。

参加会议的有12名高中学生及我校崔岩校长、刘永奇副书记、教学处主任徐文博、带队教师胡晓玲及高一年级组长朱宏老师。崔岩校长先谈了谈自己去香港、美国等地区的经历和生活感受,激发出了同学们相互交流的灵感。每位同学都畅谈了自己的感受:

【香港游学团】
吕欣垚:“第一天参观博物馆,历史博物馆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陈列的。香港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城市。从小渔村开始,完全联想不到。香港大学更幽静。氛围很好,音乐的教室很有氛围,更自主的。”
李茜格:“英语的掌握非常好,上课完全英文。他们有严格的制度要求,香港走班选课,跨度比较大。香港的班主任不太一样,是化学老师,最后一天才是班主任,平时几乎没有交流,但她对每个同学了如指掌。上课前会交流学习、生活。两节课后加餐,肉肠、年糕之类的。”
玉洁:“课堂相对不是这样安静。不会的问题会直接向老师提问的。”
马芊芊:“香港那边的空气很好。在那边的游学中会时常的想家,但自己知道要努力的去适应这种环境。”
徐筝:“周五下午社团活动是非常丰富和有趣的,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法国游学团】
杜英龙:“法国的天气就像此刻的中法关系一样让人觉得很温暖。他们学校管理很严格,迟到了不让进,直接把门锁上去。9点半上课,4点放学。”
邓文琦:“入住的寄宿家庭全家人都在欢迎客人。而且他们认为仪式感很重要,每天会家人之间说早安和晚安。那里的学生学习挺紧张的,晚上一坐下,就2个小时。所以了解后很受启发。观察到他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很好,在自习室都会写完。”
在聆听了很多学生的发言后,校长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出去十多天对自己有什么触动或者改变?
刘雅涵 :微笑。人与人之间的微笑很重要。
吕欣垚:认为很多时候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把自己本真的东西弄丢了,少了一些对他人的关心。
杨颜泽、杜应龙给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例如行前培训要更有针对性;要充分的了解即将参观的景点与历史;在技能方面,多学习一些例如绳结、篆刻之类的,并可以作为现场编制、篆刻的礼物送给外国友人。
针对学生们的表现和反馈,带队老师胡晓玲以及副书记刘永奇老师也进行了相关的讨论和发言,给出了一些有助于学生们发展的合理建议。
最后,崔岩校长做了总结发言和寄语。她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出国游学对于我们学校近两年才有,并且组织的也越来越多,最早是出访了俄罗斯、英国,后来又去了美国、法国、香港、泰国。学校也是非常的重视学生的外出游学活动。外出交流的目的就是给学生们提供成长的视野。学生们出去后看什么?做什么?刚开始没有经验,但慢慢的就要学会出去要取之有用的东西。希望高中的学生对不同领域有更多的关注和更多了解。其次,学生游学回来后能够带回来什么?国外的开放、自主、自我管理的意识是否能够学习到。第三,同学们回来后要起到“火种”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将自己所见所闻的优秀一面传递给身边的其他同学。
最后刘永奇老师也做了总结,对于优秀的一面给与充分肯定,对于出现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关办法和建议。希望我们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在未来走出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放眼世界,放飞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