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学校新闻
作者:毛惠志 孙晓美 发布时间:2018-02-27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功在千秋;发展美德教育,惠及万众。我校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通过汲取传统文化精华打造学校特色课程。 2018年2月26日下午,我校有幸请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氏风筝文化传承人孔祥泽的入室弟子、曹雪芹风筝艺术文化传承人、北京市曹氏风筝工艺坊负责人吴同泰做客公益讲堂,讲述了“曹氏风筝”里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文化。 70岁高龄的吴老师,为我校学生上了别开生面的一课。曹氏风筝工艺”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融传统民间文化、南北扎制技术的精华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本次讲座中,吴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大量风筝实物作品,主要是沙燕风筝,各种各样形态各异、富有文化寓意的风筝,丰富了学生对风筝的认知。两个小时的精彩讲座,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并积极主动交流了收获与感想。 今天参加了风筝文化的培训,有以下几点收获: 1.对于中国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风筝文化,不仅只限于风筝,更是贯穿了中国的礼义,道的文化,古人的思想,其中还包括《易经》的部分内容和曹孟德曹先生的个人经历。 2.对风筝的设计有了更深的兴趣,这样既加大了我的研究热情,还扩大了我的知识面。 3.对为人处世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从京燕的一家,风筝中纹理的含义,从而了解到真正处于孩童,成人,夫妻应尽的道义。 ——崔亚楠 今天有幸聆听了风筝制作老艺术家对风筝的讲解。以往我只是认为,风筝是一个供人娱乐消遣的工具,从未考虑过它背后有着多么深厚的底蕴。老先生将风筝制作与中国传统的道教,阴阳引申到了做人立人之本,实在让人瞠目结舌。老先生还为我们讲解了风筝的起源,发展与传承,让我从心底感受到了这件平时并不起眼的,中国传统文化凝聚下来的瑰宝的迷人魅力。 ——崔亚枫 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我学习到了风筝的起源与发展,其中还包含很多的人生哲理。比如女子外表阴柔,内心坚强。成年男子应“天、地、君、慈、师”,比翼燕风筝中间的牡丹要三成开,寓意着无论何时都追求青春永驻等等。给我启发最大的是“喜从天降”风筝,在其制作的原理中,蕴涵着古风筝完全来源于生活、人性,反应人们思想的更高追求,起到教化人的作用。——符仪佳 传统文化素养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代青少年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学校决定成立风筝社团,由艺术教师毛惠志负责,体育教师刘晓美、严玉蓉担任教练,将传统文化课程引进校园,丰富教育活动的内容,让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数字校园 希悦校园
友情链接: 北京大学 北大附中
联系我们: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路8号 邮编:100144 电话:88962352
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51247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