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成长的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课堂教学——北师大国培教师走进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活动纪实

作者:师雪峰 发布时间:2017-11-11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2017年11月10日下午,北师大国培教师60多人走进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课堂,听取了文综教研组4节课,2节历史和2节政治。4节课都围绕“基于学生成长的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主题开展教学。
       政治卢老师在初三2班上了《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一节课,从学生身边生活中遇到的专109路撤线问题,因为撤线上学和生活觉得不方便,学生自己采访身边的人大代表和公交引导员、自己调查、自己拨打电话,逐步感受如何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在细节化和生活化的问题解决中逐步明确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如何依法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自己生活中遇到问题,学生逐步明白“事已关己,我要参与”、“如何参与(渠道或途径)”、“依法参与”、“事不关己,仍要参与”的道理,强化自己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
                            
                            
       政治蒋开界老师在高一2班上了《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节课,围绕“劳动美、就业梦、维权路、绘蓝图”等环节的学习,学生开展“寻找身边最美劳动者”交流分享活动,围绕“上大学是否应该选择热门专业”、“新时代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理想”等议题学习逐步学会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在分析典型案例中感受在就业前、就业中、受侵害时如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最后在未来畅想绘蓝图中明确自己的选择,重新审视自己的大学志愿填写,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历史师雪峰老师在初三1+3班上了一节初中综合实践探究课《走进八大处》,以学校附近的八大处公园为学习载体,在学生多次走进八大处考察的基础上挖掘八大处蕴涵的课程教育价值资源,启发学生学会用心观察和发现身边历史的美,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围绕考察前小组绘制的“我眼中的西山八大处小报解读”、围绕考察后思考二处灵光寺和中华精印谷的问题探究学习,学生逐步学会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法解读身边的历史,在感受文化美的过程中明确自己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家国情怀”。在采访老教师和学生介绍篆刻艺术的案例中懂得培养一个爱好,全心全意做事情是很幸福的道理。
                            
       历史刘庆华老师在高二3班上了一节《文艺复兴》分析课,以暗线(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明线(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为中心,分析宗教神学对人的束缚以及最终逐步被打破,学生在分析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明确人文主义的内涵,懂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是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为创造现实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在教学中不断启发学生思考作为一个人关注人自身和生活的世界,关注对生命、自由和幸福的追求。在分析文艺复兴影响中领悟文艺复兴把人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基,促进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本次研讨活动中,听课教师充分肯定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尊重与关注,4名教师都是围绕基于学生生活和成长开发相关的学科课程资源,选取教学资源新颖有思想,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做到了服务于学生健全成长这一教育本质。这4节课也是文综教研组独立承担的石景山区规划办“十三五”课题《中学史地政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sjs2016B04)的阶段研究成果在课堂上的展现。
                            
       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致力于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在多姿多彩的课程中启发学生逐步找到自己的爱好兴趣点,增强自信心,养成积极进取的心态,学会关注和规划自己成长,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在学习和生活中做一名积极主动的人。学校激励教师教研和科研紧密结合,研究学生的学习,在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中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最终助力学生的健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