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学校新闻
作者:高一(1)班 王艺伦 发布时间:2017-05-08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2017年5月6日,阳光正好,微风怡人。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高一年级的45名同学们来到了北京大学,一个我们寄予了许多期待与向往的地方。 从刚下大巴的那一刻起,同学们便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只见一位俊朗的小伙子,他站在校门口已经等候我们多时了,他就是我们崇拜已久的北大学长——王子祎。 学长先是欢迎大家来到北大进行参观学习,后又为大家介绍了北京大学的几个特色景点。同学们没有因为和这位学霸学长在学术上较大的差距而产生距离感,而是更仔细的聆听学长的讲话。还有部分同学主动地向学长提问,珍惜每一次机会来提高自己的学习素养。 我也就一些迷茫的地方积极地与学长进行了交流,学长的回答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帮助。我们都非常感谢学长耐心地为我们解答。 在学长的引领下,我们来到未名湖畔,风带起一片银光划过湖面,金闪闪的像千万粒的银珠洒落,又被水波推远了。同学们也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迫不及待的合照。同学们的背后便是著名的博雅塔。 顺着未名湖畔行走,我们来到了红楼区。从红六楼——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走到了红五楼——考古学院,我们发现:红一楼叫做德斋,二楼为才斋,三为均四为备。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带着问题的我们继续往前走,边走边想。直到大家又一次观察地图才发现:噢!一德二才,三均四备,这连起来是德才均备啊。可见北大浓厚的学术氛围在这些建筑里也有所体现了。 过了红楼,来到了北大的西部。在那里,我们见到了伫立于花园中的华表。两柱华表原置于圆明园安佑宫,安佑宫前有琉璃坊,“左右华表各一”。清末明初崇彝《道咸以来朝杂记》载:“鸿慈永佑,在月地云居之后,循山径入,其中为安佑宫,乾隆七年建,其前琉璃坊三座,左右华表刻云气,甚精巧。”据此,此华表当制于1742年,燕京大学建校初期移此。 紧接着,我们便在北京大学西门拍照留念,之后,顺着小路继续前行。 远远地看见一座在阳光的照耀下亮得出奇的一碑,组员们都好奇的跑过去。据了解,这是葛利普墓。葛利普是一位著名的美国地质学家,也是近代地层学的创建人之一,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在中国从事地质研究和教学工作26年,对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可惜的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72高龄的葛利普被关进集中营长达四年之久,备受折磨。1946年3月26日逝世。1982年中国地质学会倡议移墓于此。原来,我们好奇的那一束金光正是散发着伟大人性的光芒啊。 在了解了一位值得尊敬的为地质事业献身者之后,我们又来到了国际关系学院,正巧遇见到一群身穿博士服的毕业生。他们是国政系83级的毕业生,应北大119年校庆返校参加纪念活动。我们心生崇拜,便主动上前邀请这些老前辈在学院楼下合影。看着他们在按下快门把博士帽扔向天空的那一瞬间,我也不由得想,我们会不会也有这一天呢? 老早就听见欢快的音乐,很快我们便走到百年讲堂。广场上在举行一些文化活动。我们每个人手举北大美景明信片,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在集合前20分钟,我们有近20余人组成了一支小黄车车队,围着未名湖畔又转了几圈。从博雅塔,未名湖到红楼,图书馆,静园。在这个充满了传统风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学术、艺术气息的大学校园中骑行,我想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是不一样的。 现在我们马上就要成为高二的学生了,在接下来需要打拼的时光里我们都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我们要为自己的世界,永不言弃,始终不渝。 最后,非常感谢学校给予我们这次学习机会,以及跟队老师的全程指导,使我刻苦铭心,永生难忘。
数字校园 希悦校园
友情链接: 北京大学 北大附中
联系我们: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路8号 邮编:100144 电话:88962352
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51247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