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艺术楼报告厅,北京澜海源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师文静女士与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的老师们深入的交流了她对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师女士的演讲共分三个部分:由管理咨询专向教育咨询的实践和探索;这个时代教育的主要任务的探析;如何共建和谐教育生态圈。

师女士首先从她的企业十年转型,由做企业顾问咨询到做教育咨询谈了她的感悟。她认为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人,人的发展关键在自主成长,而人的自主成长的基础构建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于是她们在8年前投入了教育,从事教师队伍自主成长教育,通过促进教师自主成长来引导和带动学生的自主成长,最终实现人的自主成长意识启迪教育,从他治转向自治文化回归的探索、践行、构建与传播事业。

然后师女士分享了两个案例:“上台发言为了什么?”“需要这样吗?”分析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她列举的企业的统计数据表明,社会企业期待学校能够让学生做到:有目标,有时间,又投入;企业期待学校你能够让学生学会做到:有目标,有实践,又投入。
师女士认为,社会企业的员工需求的的品质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一致的,基于这些思考,师女士介绍了他们探索的时代需求下的自主(成长)教育文话传播体系与实践规划方案。她提出社会已经进入通识普及状态,这给教育者指出了新的努力方向。她还分享了他们做的“让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同步”的若干学校的成功案例。

师女士认为,来源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的内在的意识与思维的培养,与国家需要、社会需要、企业需要等环境需要之间存在差距,只有将内在的意识与思维转化为外在的习惯与态度,才能适合环境的需要。而且,千百年来,这个教育的夙愿从未改变,那就是“当孩子离开了父母的臂膀,走出了校园的庇护,走进了社会,开始了自己的人生……,能够成为社会、朋友、家庭欢迎的人!能够成为国家、社会、世界需要的人!能够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最终,教育的落脚点指向一个人素质素养质量(境地)的培养。素养是一个人行为与习惯的质量,素质是一个人的意识与思维的质量。一个人的意识与思维的质量直接决定这个人的行为与习惯质量。基于以上思考,他提出了教育体系的三个进化阶段:推动式教育-拉动式教育-综合式教育。并提出共建和谐生态圈的模型,他认为建立和谐生态圈需要回答三个问题:我们心目中的教育者是怎样的?我们心中的下一代孩子是怎样的?我们心中的学校环境是怎样的?基于这三个问题,提出了老师爱教→学生愿学→学校省心→家长放心→企业开心→社会顺心→老师爱教的循环的和谐教育生态圈模型。

最后,师女士以“从家庭到校园,从校园到社会,让孩子能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己对自己的成长负责!对事情的结果负责!这就是我们共建和谐社会、和谐未来的大教育基础。”的教育愿景与大家共勉。

师文静女士作为企业人,身在体制外,对教育的思考有她独到的思路,但从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社会需求等方面的思考和我们学校的追求是一致的,师女士的探索和实践也给我们学校的老师和教育管理者很大的启发。作为学校教师教育和教育管理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会在充分利用北大附中集团校的丰富资源的基础上,还会不断邀请校外各界高层次教育人士分享他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探索和教育实践,助力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快速的腾飞。
链接:师文静女士,现为北京澜海源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2005年进入咨询行业,她和她的团队先后为联想、爱普生、三元、歌华有线、索爱、浪潮、三星等众多知名企业提供顾问咨询及管理培训。2008年开始专注教育,并致力于人的成长教育研究,构建了教育如何与企业用人对接、0-70岁,人的能力成长与教育关系素质素养模型、生命成长图等研究成果。从著名企业用人的角度,提炼核心素养,是美国教育研究核心素养的方式。师女士经历了企业培训到教育培训,他在此方面体会尤其深刻。师女士和她的团队带领众多学校进行课程建设,不仅呈现出实用的校本课程成果,也培养了一大批成长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