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珐琅之美传承非遗文化——记初一年级景泰蓝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活动

作者:段庆伟 发布时间:2017-01-24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
                                                                                    ——题记
             


       “在每个灿烂、神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后,凝聚着的不单单只是几代传承人的心血和汗水,也是时代的变迁,社会进步的象征,今天我要呼吁的并不仅仅是对景泰蓝的保护与传承,更是对千千万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认真完成这次研究性学习任务就是我们中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与传承!”
              


       台上的演讲者声情并茂、掷地有声,让人感动。听到此,或许你会认为这是一位专家学者在讲台上作报告,NO,这是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的初一学生在做《探寻珐琅之美传承非遗文化》的“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初中景泰蓝传统文化课程实践”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展示演讲。
              


    1月17日-19日,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初一年级开展了主题为“探寻珐琅之美,传承非遗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本次活动共分3个环节。
             


       第一环节, 1月17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培训和行前教育,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教学处为了这次活动顺利开展,设计了活动的流程,就研究性学习的主题、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学生小组的组建、去程和回程的大巴车上的汇报任务、小报制作,汇报PPT制作和展示的流程、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制定了详尽的活动指南,并在行前培训和教育环节向学生详细说明。

             


       第二环节,1月18日,实地探访和体验。同学们前往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北京永弘艺珐琅厂”,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珐琅的发展历史和制作工艺,通过参观珍藏馆感受景泰蓝之美,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画珐琅过程、体验景泰蓝制作工艺流程中的掐丝和点蓝过程。并于当天完成有主题的小报制作和演讲PPT。
             


             


             


             


              


       第三环节,1月19日,分班进行研学成果展示。
             


            


       本次研学活动突破了通常由学校各学科教师布置知识任务单,让学生走马观花的参观,然后填写任务单的形式,首次将活动的跨度设为3天,而非一天,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入。
             


       活动有三个特点,(1)活动的设计:没有局限于第三方提供的任务单,学校自己设计了学生的活动流程指南,让学生活动组织更加有序,指导老师也能明确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任务,方便指导学生开展活动;(2)活动不仅仅让学生仅止于参观和体验,还给学生各种展示的机会,或是在大巴车上,或在教室里。各小组成员均有机会展示,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3)活动的目的在研学性学习,而不只仅仅是参观和体验,参观和体验只是“砖”,我们只是希望抛砖引“玉”,引出学生的思考,引出学生不止于参观体验本身,而是能够有更多的外延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从开头演讲的同学的表现看,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不仅仅体验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认识到他们目前力所能及的工作,就是去认识景泰蓝制作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次活动做的还不完美,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校长助理、教学处单超主任对本次活动给的定位就是预活动,通过第一次的活动,为以后的活动积累经验,使以后的活动更为完善。现在看来,这次活动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了。本次活动也是北大附中的研学活动模式在石景山学校落地的第一次尝试,为以后我校开展研学,组织适合我校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了经验。
             


       学校的任务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通过什么形式,什么内容去更好的完成这个任务,是每一个教育从业者都应该去思考,去实践的。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的一群可爱的老师们正在思考着,实践着。他们希望给学生提供一个支点,给学生创造一次次机会,让学生得到发展,让学校实现飞跃。
本次初一年级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就是一次切实的思考与实践。
            


             


       2017年,我们期待着……

延伸阅读:
        1. 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自2015年6月建校以来,为了办好教育,回应社会对“不用走很多路,不用费很多油”的家门口的优质教育的期待,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北大附中本部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加强联盟校教师的集团培训,本部师资到石景山学校进行高端指导或者任教,优秀生到本部游学;另一方面通过改善学校硬件软件,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的监控,开展选修课和俱乐部课程、开设戏剧课、舞蹈课、旱地冰球等特色课等等的方式,或面向全体学生,或面向某个群体的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提高学生自信,提高学生素质,让每一个到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的学生都能快乐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2.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术比较成熟,故称景泰蓝。景泰蓝是一种特种工艺品,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掐出各种图案花纹(掐丝),并粘在铜胎上(粘丝),再将五彩釉料点填在花纹内(点蓝),经烧制(烧蓝)、打磨、镀金而成。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北京市崇文区申报。北京市永弘艺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在2012年1月14日被授予传统技艺景泰蓝制作技艺中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是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基地和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