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每一节课,是每个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老师能精神饱满,富有激情地上好每一节课,是学生每天的期待。一所学校,每个教师每天都能上好每一节课,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是学校持续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2016年9月3日下午,北大附中原英语教研组长陈士君老师(现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校长助理)为全校教师生动呈现了如何能上好“每节好课”的报告。在新学年的开学伊始,陈老师的讲座如同久旱逢甘霖,洗去暑假的炎热和浮尘,让老师们能尽快进入教学常态,静下心来思考:如何上好每一节课。

一节好课首先要求老师精神饱满,激情四射,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心中有爱,尊重每位学生。备课做到“四个标准”:有趣味、有条理、有呼应、有挑战。有趣味,学生就会喜欢;有条理,学生就会明白;有呼应,学生就会参与;有挑战,学生就会思考。陈老师的“四个标准”与我校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和教案要求一致,见表1。
表1 “每节好课”的标准与本学期课堂与教案关注重点的关联
“每节好课”的标准 |
本学期课堂关注重点 |
本学期教案关注重点 |
有趣味(喜欢) |
10月:学生课堂参与度 |
无 |
有条理(明白) |
11月:课堂教学设计的思维力度(侧重教学内容安排) |
11月:课堂教学设计的思维力度(侧重教学内容安排) |
有呼应(参与) |
10月:老师针对学生的现场反馈 |
10月:“学习方法指导”设计 |
有挑战(思考) |
11月:课堂教学设计的思维力度(侧重教学问题设计) |
11月:课堂教学设计的思维力度(侧重教学问题设计) |
陈老师指出现在的教学环境提倡创新,但坚守同样重要,坚守教育规律,坚守奏效的方法。备课的出发点是要思考“学生怎么学才能学会”,要思考用什么方法检验学生真正的掌握了,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上课需要课堂管理,要有效地组织教学,没有管理就没有收成。有效教学的特点:目的要明确、准备要充分、方法要恰当、管理要到位、效果要明显。教学需要做到“五要”,:实(狠抓基础)、准(科学备考)、练(盯紧学生)、巧(举一反三)、爱(转化学生)、和(精诚团结)。一课一学案要做到:卷面清凉、条理清晰、复习功能。充分利用PPT提高课堂效率、要让学生有获得感、成就感。最后,陈老师用英文单词诠释“TEACHER”的涵义,“T”trust代表信任,“E”effort代表尽力,“A”ability代表能力,“C”creativity代表创造力,“H”hero代表英雄,“E”efficiency代表效率,“R”responsibility代表责任。

这是陈士君老师第二次给全校教师做报告,每一次的报告都思路清晰严谨,案例详实,有操作性,方法“奏效”,教师深受鼓舞。让我们以上好每节课为起点,开启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的新学年,“凝聚、坚韧、务实、思进”,齐心协力,为学校的发展进步尽职尽责。
附:部分教师讲座后的精彩交流和反思
《课的味道》: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话,很多时候我们上课都变成以师为本,以教科书为本,以教案为本,没有真正关注学生所思所想,他为什么这个问题反复出错,为什么讲很多遍就是记不住,他为什么对这个问题有迥然相反的理解,你要研究让他记住的方法,研究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思考,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老师要去挑战的,而不是反正我怎么讲他都不会,我们自己放弃了挑战,久而久之,我们变成了没有味道的一道菜,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永远登不上大雅之堂。
《这就是一节好课》:有呼应,凝练,没有赘语!学生的思路紧随老师前后,没有放空,只准备学生所需要的,每节课都是精华,看似少实则收获多了。另外,每节课都是一台交响乐,老师就是演奏家,如何演奏出壮观的场面,此起彼伏,全靠老师去Hold住!所以上好一堂好课,必须管理好课堂。就好像一个满腹经纶的教授,在对着乱糟糟的人群讲授着与他们毫不相关的东西,不是教授水平不高,而是内容不对胃口,还有缺乏管理,人只有先静才能入。
《“一节好课”——“每节好课”有感》:陈老师,就一个讲座的一个标题“一节好课”或“每节好课”而思考良久,直至在讲座前,方才敲定。这不仅仅是一个讲座题目的问题,它体现的是一个教师的态度——认真。如果每个教师的每个行为,都如此有“认真”,何尚没有好课?
我们备课之时,要认真阅读课标,认真体会课标要表达的思想;我们备课之时,要认真阅读教材,认真体会教材与课表的结合点,仔细选用教学素材;我们备课之时,要认真了解学生,做好课堂前测,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我们备课之时,要认真斟酌每个问题的设计,这些问题是否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否具有思维价值,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备课之时,要认真选择习题,是否具有检测的价值,是否能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连接起来;我们备课之时,要认真思考该思考的一切,要谨慎再谨慎,必将节节好课!
《陈士君老师《一节好课》学习体会》:陈士君老师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就是要“用心”,如同陈士君老师一样,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博大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快乐和智慧的体验。
《一节好课》
一节好课,重口难说,
分门别类,拙见你我,
细说标准,唯求适合。
今日听闻,如雷贯耳,
四条标准,如数当做;
四条要求,涵盖精准,
踏踏实实,为之不难,
苟有恒心,学习上进,
你我同心,好课无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