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首钢遗址,感受首钢精神——我校师生走进首钢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

作者:任欢迎 发布时间:2016-07-08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2016年7月7日上午,我校初一、初二年级全体学生和部分教师走进位于永定河畔、石景山脚下的“首钢工业文化遗产园”进行社会大课堂活动。首钢始建于1919年,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为我国钢铁工业和首都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了首都的环境建设,还北京一片蓝天,首钢逐步将厂区搬迁到了河北,并于2010年全部停产,结束了延续近百年辉煌的钢铁生产历史。首钢工业文化遗产园正是在首钢总厂原址上开发、建立的,是我国第一家以工业文化为特色的新型主题文化公园。

       来到首钢,同学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互相分享着自己家族与首钢的关系:“我姥爷曾经在这上班”、“我们家两代人都是首钢职工”……在同学们热烈的谈论声中,我们一起登上了观光小火车,同学们既惊喜又好奇,不停地打量着这独特的火车,还给起了新名“敞篷小火车”。随着小火车缓缓驶出站台,同学们的热情被推向高潮,大家纷纷立在围栏边,唯恐漏掉任何一眼风景。望着不远处成串的鱼雷罐车、高大威猛的高炉、色彩鲜明的首钢雕塑、破败不堪的灰罐车,与火车两旁繁茂的树林遥相呼应,凑成了一副独特而美丽的画卷,同学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难忘的时刻。

       从小火车下来,我们拾阶而上,来到了著名的“首钢陶楼”。据解说员讲,陶楼是首钢对外联络的重要窗口,是首钢总公司举办展览、洽谈经贸、发布新闻、召开重要会议的活动场所,“首钢股份”有几次股东大会也是在这里召开的。在里面,跟着讲解员的脚步,看着一幅幅图片和一件件实物,同学们逐步了解了首钢从一穷二白起步,逐步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的辉煌业绩,也更加期待规划图上的新首钢能够再创佳绩。

       之后,我们乘车来到了“三高炉”。首钢的叔叔们带领同学们认识了“炼铁的十八般兵器”,介绍了高炉炼铁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步骤,并用灯光和道具展示了炼铁的主要过程。在外看似简单、粗犷的高炉,走进来才发现复杂的多,这也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不停的向叔叔询问各个部件的作用,叔叔也耐心的一一作了解释。在会议室内,同学们还观看了首钢专为青少年制作的科普纪录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观看纪录片,同学们不仅为人类的聪明才智而感叹,更为首钢人开拓进取、独立创新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而感动,影片结束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首钢雕塑艺术馆”,在这里,同学们看到了造型奇特、生动有趣,让人叹为观止的各式雕塑。除了造型不同,其制造材料与普通雕塑也不同,雕塑是首钢的叔叔阿姨们用废旧钢材制作的。在惊叹制造者精心选材外,更被其巧妙构思和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同学们纷纷与雕塑合影留念。

       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天不但开了眼界、长了知识,更为首钢不屈不挠的企业精神所感动。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多想想首钢精神,咬咬牙、鼓鼓气,一切都能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