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韩校老师为高三学生示范授课

作者:刘庆华 发布时间:2016-01-12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2016年1月7日,北京市著名高考辅导专家,海淀区历史学科带头人,北大附中行知学院院长、高级教师韩校老师来到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为即将参加期末考试的高三文科生就“大题的解题方法和训练”做了精彩的讲座和题型训练,并在课后和我校的历史老师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历史课上,韩老师直击历史高考,首先对近几年北京市历史高考的考题进行了题理分析,根据题理深入剖析了高考命题专家的命题意图,历史高考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题在依据这四个能力的基础上,主要考查学生对每节课核心知识的把握,在具体出题形式上则呈现出一种“杂技化”的形式,即,糅(多个设问糅合)、藏(隐藏了条件)、缺(缺主语)。考生在平时的训练和考试中存在的通病问题就是“背诵了很多知识却不知道要答什么”,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关键就在于不了解出题者的命题技巧,没有掌握答大题的核心技术。 

       找到了学生出问题的关键点后,韩校老师将讲课的重点落在了讲解、引领、落实、熟练几个环节上。题型讲解上将高考大题分成了两大类:一般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并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将大体的解题技巧归纳为“读题(读题干、读材料)、找问(分析设问)、分解(找关键词,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制表(根据设问制表、围绕关键词作答)四步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种核心技术,韩老师精心选取了近几年北京市各区县的模拟试题,一步一设问、一步一解答的引领学生训练、落实,从而达到这种程序步骤的熟练化。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韩老师没有借助任何多媒体设备,但语言风趣幽默, 句句戳中要点的,赢得了在场学生和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 

       在课后的研讨中,韩校老师提到了中学历史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历史老师的素养问题、中学教学科研和学术科研关系、考试下的高三历史教学等等。在教学方面,韩老师强调“我们教授给学生的知识一定是我们经过认真思考、备课、精心加工改造后的东西,而不是照本宣科。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一节课的核心知识呢?需要“整合记忆”,就是在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基本史实、基本制度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从宏观、整体的视角用图示简要概括出知识点的脉络,用清晰简要的语言讲述历史发展的进程,将教材静态的表述变成动态的过程,帮助学生系统把握每个专题,从而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记忆。
       关于教师素养,韩老师建议历史老师多读史学著作、史学年鉴,提升学术能力。因为教师的素养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生的能力是从模仿老师开始的,课堂教学就是引领学生上手,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又是一个精细化、持续化、深入化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的探索、思考、实践。
       本次把北大附中的学者型的高级教师请进来为师生作报告和讲课,是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建校以来,继北大附中教育集团2015年暑期教师培训、分校教师与本部教师进行教育教学交流、集团校综合实践活动联合培训、分校与本部教师联合教研之后的又一项重要举措,这必将使两校教师的交流走向纵深,为进一步提升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的发展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