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会 > 支部建设
作者:韩鹰 发布时间:2017-04-14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2017年4月13日,12:00,北大附中离退休教师党支部16位专家及资深老教师走进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这些古稀以上的老师们,他们中间有的迈着已经有些蹒跚的脚步,但是他们爽朗的笑声和亲切的关注却葆有着一份生命的坚强,责任的担当,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今天是个寻常的日子,但又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下午13:00,崔岩校长带着退休老师们参观了学校校园,介绍了学校软硬件建设情况。 下午13:30,北大附中离退休教师党支部16位专家及资深老教师和学校全体干部、35岁以下青年教师座谈。 他们是: 陈剑刚校长,附中建校时,北京大学派来的第一批骨干教师,北京首批特级教师,北大附中老校长; 孙增彪,特级教师,多年担任附中主管教学副校长,在任期间附中取得了辉煌成绩; 蒋大凤,海淀区数学学科带头人,附中工会主席,香山分校校长助理; 杨文焕,附中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现任离退休党支部书记; 樊淑兰,北大附中计算机学科组创始人、学科元老; 叶丹,物理教师,离休老干部; 丁敬忠,海淀区物理学科带头人,多年毕业年级把关教师; 夏午炳,校办厂厂长,知名企业家; 董灵生,附中党委书记; 卢明,化学特级教师; 许树新,政治教师,曾任学生处主任; 吴祖兴,海淀区语文学科带头人,资深把关教师; 张国栋,曾任附中党委书记,工会主席,体育教研组长; 金震英,体育学科资深骨干教师; 柳麒,特级教师,国家级裁判,业余摄影师; 朱万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退休教授,享有国务院津贴,擅长计算机软件。 座谈会开场,一段介绍离退休党支部老师们的视频带着大家走进北大附中最初建校的历史。这些人里,大多数是北大附中1960年建校时,从北大应届优秀毕业生中挑选出的43名留校学生中的一员。 20多岁时风华正茂,如今已经白发苍苍步入耋耄。但是,从已经82岁的陈剑刚老校长一个多小时慷慨激昂、令人感动和振奋的发言里,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代教育家的梦想,改革者的探索,还有教育大家们对北大附中、北大附中集团校、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办学愿景的期许。 陈老和大家一起回顾了北大附中的光辉发展历程:北大附中是一所在改革中诞生,在改革中成长,也是在改革中逐渐走向成熟、形成的一所一流的学校。 从建校到今天,北大附中经历了两次大的改革:第一次,就是80年代,历经10年左右。北大附中逐步形成适合北大附中的办学理念,科学的教学理念,独特的办学风格,在课程改革与建设、在学科竞赛、中高考成绩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 第二次,就是王铮校长接任以来,又10年。学校在教改、课改方面所呈现的辉煌成果。 没有改革就没有出路,正是有了大胆探索、锐意进取的改革,才有了一所自由、开放、包容、创新的多元的、与众不同的北大附中。 北大附中把学生当人在培养,教会学生怎么做人,教会学生怎么学习,培养学生要强、上进的优秀品质,鼓励学生做有追求、有理想、有抱负,敢说话、有思想的人。 相信学生的潜力,在适当的时空下,创造条件开发、发掘、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很快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正是有了这些理念的指引,这些改革者们开发课程,建构学科课程体系,重视体育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开设不同的选修课,积极组织学科小组活动;鼓励师生互动的讨论式教学,反对一言堂和题海战术;充分发挥每一位老师的特长,同时高度注重集体备课,整合资源。 北大附中教研组团结作战,重视培养青年教师,发扬传帮带优良传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 前辈们畅所欲言,讲了很多关于老师和学生的感人的小故事。但是,最终汇聚成一个共同的声音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这些前辈们把自己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北大附中,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学生,成就了学生的成长,成就了学校辉煌。留下的,是一种精神,一把风骨! 一所学校的发展、成长、辉煌需要几代人的付出与传承。 艺术舞台上,戏比天大;教师的讲台上,课堂比天大。 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差异,尊重教育的规律。 祝愿北大附中越办越好,祝愿北大附中集团校越办越好,祝愿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越办越好。 祝愿离退休老教师们身体健康,祝愿我们的青年教师茁壮成长!
数字校园 希悦校园
友情链接: 北京大学 北大附中
联系我们: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路8号 邮编:100144 电话:88962352
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51247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