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理想信念 憧憬美好明天——党员分组会侧记

作者:段庆伟 任欢迎 周艳霞 发布时间:2015-12-14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12月4日,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举行行政党小组、高中党小组、初中党小组分组会,三个组同步召开。会议内容:首先传达上级重要文件精神,之后各小组分别开展了抗战小故事分享活动。  


       分组会上,党小组长统一传达了区委组织部《关于公示2014年度市委组织部代市委管理党费收支情况的通知》,并听取了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区委教工委转发的区委组织部《关于开展“我是党员我承诺,带头打好攻坚战”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区教委组织科《关于做好2014年春节期间帮扶慰问困难党员相关工作的通知》精神;本次会议还投票推选了德艺双馨优秀共产党员。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按照学校党支部常务副书记张芊同志统一要求和部署,本次党小组分组会分别邀请了六位教师讲抗战小故事,王晓鹏老师讲《朱德不做“特殊党员”》的故事、任欢迎老师讲《我爷爷的抗战故事》、侯明老师讲《百岁嫂子和赵尚志的大白马》、蒋开界老师讲赵一曼《一封迟到二十几年的抗战家书》、靳晋瑜老师讲《人民英雄杨靖宇》、张昕老师讲赵一曼的故事。 

       行政后勤党小组王晓鹏老师讲了《朱德不做“特殊党员”》的故事。讲述了朱德同志作为八路军的最高统帅、十大元帅之首,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再忙,也不忘参加党会活动,始终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的往事。讲完后,党员同志对这个小故事进行了积极讨论,大家普遍认为,朱德同志认真对待党的工作,对工作从不找理由与借口的态度和作风,值得我们所有党员学习。大家一致表示,从现在开始,严格要求自己,遇事不找理由、不抱怨,本本分分履行一名党员的职责。    

        任欢迎同志讲得《爷爷的抗战故事》从生活中取材,讲述了在抗战爆发之后,日军渡过黄河天险,进攻济南之前,发生在家乡的战斗故事。自己爷爷作为一名普通农民,临时应征入伍,抗击日军的经历和见闻。通过讲述爷爷的故事,结合实际工作,引发了自己的三点感想:1.做“智民”的教育;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并结合实例,讲述了当前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和民族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绩,极大鼓舞了大家;通过对教育工作的反思,告诫自己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应该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生,对学生严中有爱,让学生成为会思考、守规矩、明事理的合格公民,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故事结束后,各位党员意犹未尽,有人询问战斗的细节与伤亡情况,有人针对国家的快速发展表达了更高的展望,还有人结合自己的工作,表达出了“振兴教育、从我做起”的心声。 

       高中党小组靳晋瑜老师讲《人民英雄杨靖宇》的故事。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靳老师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将杨靖宇英雄的形象再现出来,让高中组的党员们直观形象地了解到人民英雄杨靖宇的事迹和精神。比如 “确山农民起义”的小故事,让我们了解到了杨靖宇非凡的领导能力,从而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级人民政权;比如“抚顺矿友情”的小故事,为我们再现了那段至今还广为流传的杨靖宇与抚顺矿工们同甘共苦结下的深厚情谊;比如“痛击邵本良”的小故事,介绍了杨靖宇采取的牵“牛鼻子”的方法,迂回作战,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抚顺地区人民的抗日决心和战士们的斗志。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高中党小组张昕老师也讲赵一曼的故事。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老教师,张老师在讲述时赵一曼的事迹时,几度哽咽,感染了高中组的所有党员。张老师还讲述了她几年前曾经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里看到过许多抗日英雄的照片、遗物和信件,其中就看到过赵一曼的这封家书,据说是写在了一张很小的破旧的纸上。当时看到时就被赵一曼的精神深深打动。张老师还“悄悄地”为学校里年轻的党员妈妈们拍照,记录下他们辛勤工作的身影。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也一样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初中党小组侯明老师的《百岁嫂子和赵尚志的大白马》讲述了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的赵尚志与保护他的战马的百岁嫂子蒋德丽的故事。百岁嫂子蒋德丽为了保护这匹战马,面对鬼子竟然临危不惧,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抗日英雄和抗日队伍的崇敬之情。赵尚志(1908-1942)牺牲时,年仅34岁,他曾经说“我生是共产党的人,一天也离不开党,若死也要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上。”赵尚志在两次被抓期间,受尽酷刑,坚韧不屈,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敬佩。侯明老师从赵尚志烈士的生平和典型故事方面深刻的让大家感受了英雄人物的奋斗历程,使大家受到了精神的洗礼。 

       蒋开界老师讲了《一封迟到二十几年的抗战家书》的故事。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被称为“红枪白马女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受尽酷刑,英勇就义。《一封迟到二十几年的抗战家书》是赵一曼烈士留给他的儿子宁儿的一封家书——更确切的说是一份遗嘱。这份家书于1957年才从公布的日伪档案里发现,家书的日期是1936年8月2日,也就是赵一曼牺牲的日子,此时距赵一曼烈士牺牲已经整整21年了。在这封留给儿子的信中,一个身骑白马、肩披红衣,驰骋于林间,成天与日寇周旋的女汉子不见了,转而成为一位留恋孩子、心疼骨肉的善良母亲。她的悲痛、不舍、内疚和嘱托,一字一句融入进这封百字家书中。蒋开界老师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留下了热泪,党员同志们也给她报以热烈的掌声。蒋老师的孩子才一岁多,深深的体会的做母亲的不易,虽然很难体会到英雄的内心世界,但作为母亲此时对孩子的那份感情总是那么醇厚,蒋老师的讲述也激起了大家的共鸣,如何权衡家庭与工作的问题,总是让这些妈妈老师们对孩子有很多的愧疚。
       抗战小故事讲完了,党员们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段庆伟老师谈到,我们每个人都是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有家庭有事业,革命先烈有信仰有志向,敢于牺牲小家顾大家,为我们赢得了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平衡好家庭和事业,好好做好教育工作。龚林林老师谈到吴良镛院士在人民大会堂为研究生将《志存高远身体力行》时,睡倒一片,对这些缺乏理想缺乏志向的青年人感到失望,对比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向这些高尚的人学习。刘亚慧老师谈到前一段时间一起和学生看《红岩》,深刻体会到,在浮躁的社会中更应该保持真我,不要被失去了理想和方向。卢秀明老师,她孩子只有六个月大,听了赵一曼烈士的家书,非常激动,她反思和平时候我们追求的是什么?反思对自己孩子照顾的不够,她希望自己要像赵一曼烈士学习,要用行动给孩子做一个榜样,给孩子一个阳光健康的妈妈的形象,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李晋岩老师谈到,从人性角度考虑,反对战争,团体内要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韩鹰主任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大家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要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在学校改革的过程中,相互激励、共同学习、团结进取,大家一定会换来个人和学校美好的明天。
       本次小组会,大家一起感受了历史,交流了思想,增进了感情,最后,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