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愚公志,定叫泰山移——我校组织教职工观影《一山之隔》,激励新时代担当

作者:刘思洋 发布时间:2024-04-01 编辑:审核:韩鹰 浏览次数: [关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激励我校教职工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3月29日,我校工会组织教职工来到古城电影院观看电影《一山之隔》。

图1.jpeg

电影《一山之隔》根据黔南州罗甸县麻怀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当代女愚公”邓迎香为原型创作改编,讲述了主人公时立香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敢闯敢干、艰苦奋斗,激励父老乡亲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历尽十余年在险山峭壁中凿出一条“麻怀出路”、凿开了通往富裕新希望的感人故事。

影片中时立香不等不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在场观影的每一位老师。观影结束后,老师们纷纷表示,影片描写了平凡人物不平凡的人生历程,突显了新时代妇女干部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吴丽娟老师:

今天观看的电影《一山之隔》以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为原型创作,讲述了布依族女子时立香不等不靠、敢想敢拼、艰苦奋斗,激励父老乡亲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历尽十三年艰苦奋斗,在险山峭壁中硬生生凿出一条康庄大道的感人故事。看完电影,我们为她的精神所感动。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习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为做一名四有好老师而奋斗。

   

卢佳老师:

今天看了《一山之隔》电影,感慨时立香命运多舛,被她不等、不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染和鼓舞。影片中时立香说“我这辈子就是用嘴啃,用牙咬,我也要把这座山给挖穿。”这种伟大的决心和毅力让我佩服不已。在那种艰苦环境,他们不畏艰难只为实现心中的理想,对照我们现在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我们有何理由喊苦喊累,我们应该学习这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撸起袖子加油干。

   

吴章群老师:

时立香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不等不靠,敢闯敢干,艰苦奋斗,带领当地村民发扬了愚公精神,锲而不舍,战天斗地,一起苦战十三年,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的凿出了一条麻怀出路。观影中我数度哽咽,是对主人公命运的同情,更是为她新时代的愚公精神所感动!若有愚公志,定叫泰山移,没有任何事情能够阻挡。愚公不是只停留在课本里的故事,而是活生生的教科书。她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把光荣镌刻在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里。作为教师, 在奔赴“教育强国”的征程里,也要发扬新时代愚公精神,锲而不舍,敢拼敢闯,用双手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强盛贡献力量。

   

安雁超老师:

精神的力量源于内心,驱动我们超越自我。面对困境,它是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化作内在动力,助我们克服难关。时立香那不等不靠、攻坚克难的“麻怀干劲”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将化作我不断前行的精神鼓舞,助力我在教师成长道路上继续加油前行。

   

王明倩老师:

《一山之隔》是一部以“最美奋斗者”邓迎春为原型的电影,展现了她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坚韧和执着,以及各民族团结合作共创美好未来的感人事迹。电影《一山之隔》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学习邓迎春的精神,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同时,影片也让我们明白,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我们要懂得团结协作,携手共进。

   

张博洋老师:

电影的女主人公在面对孩子和丈夫相继去世的打击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艰苦奋斗,打通山峦阻隔,帮助乡亲拔掉穷根。女主人公说:“我这辈子就算是用嘴啃,用牙咬,我也要把这座大山给挖穿。”生活中无数个邓迎香的精神也将激励我以踏实肯干、不靠不等的姿态努力工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图2.JPG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教职工将积极发扬新时代“愚公”精神,以春风化雨的态度,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扎根基层、奋斗奉献的思想浸润到每一位学生心田,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