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馒头背后的科学——我校生物教研组承担区级教学展示活动

作者:王旭东 发布时间:2024-05-20 编辑:审核:王俊霞 浏览次数: [关闭]

2024年5月16日,我校生物教研组参与市区大型联合视导活动,王旭东老师展示了一节项目式学习课程“酵香之旅——馒头品质探秘”,北京市特级教师、生物学教研员乔文军老师,石景山区初中生物学教研员郭锐老师莅临听课指导。

图片一.JPG

本项目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应用生物学科核心知识和科学的分析方法,自主调用化学、综合实践、劳动教育、数学统计、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应用归纳、分析等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态度责任。

本节课中,王旭东老师请学生汇报他们的探究成果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从科学性与内容等角度发现同学作品的的优点与改进方向。通过提供学习支架和学习工具,学生结合科学文献材料,在与同学们的讨论与交流中逐渐生成、归纳总结“如何制作品质好的馒头?”最终制作一份自己最满意的馒头。

图片二.JPG

图片三.jpg

本项目驱动学生自发的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学案引导学生利用科学材料,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板书呈现了项目式学习的进阶思路,将生物学与跨学科知识可视化、结构化,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班级共同参与“制作品质好的馒头”的讨论交流、评价制定等环节,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

观摩课后进行了评课交流。

乔文军老师首先请王老师简要谈了对本项目设计的想法,之后对王老师的授课与学校的生物学课程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这是一节好课,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跨学科概念中的“因果关系”等。之后,乔老师分享了自己对于本节课的感悟并给出了指导意见。谈到本节课,不妨在筹备初期利用“鱼骨图”等思维工具列出“想让学生做的事”,例如:会蒸馒头,懂蒸馒头的学问,会做发酵的题目,热爱家务,尊重父母与厨师,影响馒头品质的因素,成为美食家,探寻老字号……乔老师的“头脑风暴”掀起了在座老师们的热情思考,乔老师指出在筹备一节课前要想让学生做什么并对这些条目做取舍,同时需要在项目的活动系统、科学思维、产品成果等纬度上都要思考如何一点点设计难度的进阶,乔老师也对教研组如何共同研讨课程提出了建设性的宝贵意见。

图片四.jpg

在市区校的优质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我校生物教研组始终在课程研究的道路上前进不止步,为给学生呈现好的课堂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