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北大附中和石景山区合作办学以来,七年的时光,八大处山脚下的这所学校,由内而外发生着蜕变。外界看到的是学校的中、高考成绩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五名高三毕业生,考入了清华、北大,北大附石稳居石景山教学水平第一梯队学校。这种神奇的变化是怎么做到的?通过本篇报道,由小见大,以本次寒假教师集体备课活动中,一个备课小组的变化,向大家介绍一二,以期待广大的家长朋友们,可爱的孩子们对我们有所了解,并对石景山区其他兄弟学校,贡献北大附石发展中的一点点的不足的、浅显的微薄经验,共同为提高石景山区教育教学水平贡献力量。
这个备课小组有2名教师,是最小的一个备课单元,今年新课标颁布后,备课小组在学校的号召下,认真研学了新课标,得到学校邀请的名家指导,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例如义务教育新课标在内容设置上,以学习主题教学模式展开,将旧版课标中学习主题上的内容的交叉,做了整合和完善,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某一主题的网络状的知识结构,针对一类题型形成解题策略,进而发展学生学科素养。所以抓住这个契机,使得教师备课再上一个台阶,是这个小组的共识。正值备考期末考试,在年级组的要求下,各学科备课组做了期末复习教学计划,本备课小组制定了如下的阶段复习计划。


在第一阶段,期末学习主题复习的过程中,在线上授课的情况下,教师先将上课资源提前准备好,包括板书、课件、学案、对应练习题、分层作业题等,其中板书是总结的知识结构网,试题倾向正向设问,达到知识巩固和提升,以化学用语主题带生产实际题型分析为例,重视展示与板演、重视搭建知识体系、重视知识与答题方法的结合、重视解题策略的提炼梳理。


在期末考试中,总结的知识网络、答题策略派上大用场,多处被考察到,对比去年同期学生考试,各模块成绩都在提升,其中科学探究模块采用提前梳理解析,实现学生分层进步的策略也非常有效。



期末复习告一段落,学校常态化的寒假备课开始了,备课小组又迎来了新的挑战,鼓足勇气,按照学校要求,完成下学期教学计划和学案、练习册,其中一轮学习主题复习的主题内容的建构,是一个新的挑战,鼓足勇气,继续前进。
学校各备课层面邀请对深化单元学习有真知灼见的专家进行讲座,包括:
1.学校邀请了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化学教研员支姚老师,开展讲座《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具体介绍见学校新闻稿)
2.教研组邀请了北大附中具有国家教材编写经历、在深化学习方面有带队研究经验的于璇老师,开展讲座《走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具体介绍见学校新闻稿)。
3.本备课小组邀请了石景山区基教研中心主任,化学教研员赵志国,共同对备课组的教学计划进行最后的分析和指导。
备课小组从带着自己的问题,即以深化学习主题教学的一轮复习如何构建,开始认真聆听专家的渊博深入浅出的讲座,吸取其中的养分,思考并实践,在寒假备课期间,梳理出了下学期的学习主题教学计划,以其中一个主题为例,梳理出下学期学生要使用的对应的学案,以及练习册,请教研员指导,自己修改成型。并在寒假期间完成下学期,其他学习主题的学案以及练习册编写工作,同时要在本学期末完成上学期学案的课后修订工作。


备课小组对本学期有效的教学落实策略进行了总结,确保我们的学习主题设计,能够真正在学生身上落实。

学校对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视、要求、检查、反馈等一系列常态化的制度,已经给每一位教师培养了很多习惯,例如小结的习惯,下面我代表备课小组小结一下,北大附石这种神奇的变化是怎么做到的?源于每一位教师从被动到主动的变化,学校平台成就了教师,激发了教师的进取心。哪吒,有一句话如今已经家喻户晓,“不认命,就是我的命”,北大附石的教师也有一句话“不对付,反思、进取,就是我们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