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锻炼新教师解题能力,帮助新教师适应从学生到老师角色的过渡,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语文教研组于2022年暑期期间举行新教师解题大赛,语文组三位新教师以历年模拟考试题目、高考题目为基础进行解题。
首先,语文组大备课组长李皓老师对三位新教师的加入表示了热烈欢迎,介绍了本次解题大赛的流程和规则。三位新教师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李莉莎老师以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为例,从李白诗歌的总体特点出发,调动之前阅读经验,对李白诗句作出总体性评价。在比较李白与王维诗歌风格时,注意到诗歌体裁,提出“诗中有我”和“诗中无我”,勾勒中国山水诗史脉络。李菁老师提出,应当考虑学情的具体特点。语文组大备课组长李皓老师则肯定了从主体存在的角度出发对比李白、王维诗歌风格,指出这是一种新颖的思路。刘亚慧老师、梁桂娟老师肯定了结合阅读经验的做法,指出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特点,举一反三,达到迁移效果,是今后诗歌鉴赏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徐春丽老师选择陆游诗歌《西村》,从古诗结构出发,分析陆游此诗体裁、题材,结合陆游自身经历,指向陆游诗往岁与今昔的对比、情感变化过程。李皓老师指出,陆游诗歌画面很美,需要注意到诗歌的魅力。刘亚慧老师则肯定了站在学生角度来解题的思路,指出在解题时,需要拓展《游山西村》中的深刻哲理,注意到宋诗的理性化特点,以达到对中国诗歌的总体认识。

朱彦霖老师以一首《醉翁操》带领大家进入苏轼词的艺术世界。从大背景、小背景出发,具体分析词的环形结构、词的思想情感,对参**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同时,还颇有特色地对比欧阳修《醉翁亭记》与苏轼《醉翁操》中的景色和情怀,指出苏轼《醉翁操》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意象与人文意象的结合,分析“情怀”与“情感”的分别。欧阳修已去世多年,苏轼亦被贬黄州。苏轼认为,尽管恩师已逝,但知音者还在人间。语文教研组长唐倩茹老师肯定了结合高考阅卷经验,指出在解答景色题时,需要关注诗歌意象的共同特征、意境的总体特点。苏轼此词,更多是营造出一种寂静、空灵的意境,虚实结合。


最后,语文教研组长唐倩茹老师做了总结,肯定了新教师的专业素养,并指出老教师的优势在于对学生主体性的把握。此次解题大赛,明确了诗歌鉴赏教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也使三位新教师感受到语文组温馨和谐的氛围,相信在新老教师的努力下,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语文教研组积极学习、联合教研的优良传统定能发扬光大,为教育教学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