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我校举办了教学基本功(解题讲题)比赛展示活动,旨在提升教师学科解题讲题能力,实现学生课堂学习高质量发展。大赛前一个月,每位参赛教师都送选了30道题目;比赛当天,每位教师提前60分钟从30道题中随机抽取1道题目参加比赛。本次活动邀请了区物理教研员丁庆红老师和区地理教研员张爱弟老师前来指导,由我校大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和邀请专家共同评定奖项。

首先出场的是理综生物学科教师王旭东,王老师抽到的是运动系统的探究实验题目,他用生活化的场景,生动的教学语言,形象的实验图示展示了题目背后的关键概念和知识点。从此道题目出发,王老师带领学生挖掘了题目的研究背景,以框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触类旁通。

接着登场的是语文组乔于格老师,乔老师用扎实的学识,充分的准备再现了诗中生动迷人的“酒中八仙”,除了讲清诗意之外,乔老师还总结了审关键词——回扣文本——扣题的解题思路。由考到学,不光讲清了诗歌阅读的解答问题,还总结了诗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沉浸在诗歌中读、学、赏,也让诗歌之美,常驻心间。
英语学科占澍婷老师第三位出场,标准的英文口音,顿挫的语调带给现场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英语课堂体验。占老师抽取到了英语阅读中的“四大金刚”之一——推断题,她从题目所考察的核心素养入手,给学生总结了“KFC”的答题技巧,并利用此种答题技巧,逐词逐句分析题干,讲透题目。
接下来进行讲题的是文综地理组的兰珂老师,她将自己的讲题主题设计为“构建试题解读框架,深入落实核心素养”。这是一道区位因素分析题目,兰老师提前进行了学情调查,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统计错误率,还让学生的错误作答“现身说法”,有针对性地修正了学习这一内容的常见错误,有的放矢地解决了学生的问题,让解题落到实处。

压轴出场的是数学吴丽娟老师,吴老师抽取了一道几何证明题目,“教师不能就题讲题,而是要讲一类题目,讲出背后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吴老师的讲题思路。她用清晰的板书展示题目的分析思路,步步推导、步步验证,抽丝剥茧般的将题目的全貌展开,一目了然。

展示全部结束后,区物理教研员丁庆红老师就理科如何讲题进行了微讲座。丁老师指出,五位参赛老师都展现了充分的准备和超高的素养,讲题有框架、有深度,现阶段许多老师在眼花缭乱的“新理念中”迷失了自我,但很高兴地看到五位老师没有陷入这种误区。同时他建议到,学生得分和核心素养相比,素养应该是更重要的,解题应该蕴含着知识观和学习观,学生学到解题技巧的同时,应该激发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让他形成长久而正确的学习、做题观念。丁老师举出“孔子学琴”的故事,形象点明了何谓“深度学习”——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方法,不贪多、不图快。并以物理学科为例,展示了一道题目的十种解法,指出理科的学习重概念而非技巧。正确解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发现定理——自己编题,是理科题目解决的发展路径。细致生动的讲解让在座一线教师十分受用。


《从学科本质出发进行试题解读》是区地理教研员张爱弟老师的讲座题目,张老师指出,教师讲题其实是由出题者到解题者身份的转变,而要完成这一转变,就要理解学科的本质。她以地理学科为例,讲解了如何从学科本质出发去认识试题。张老师认为,解决文科题目的具体路径应当是,先挖掘题目考察的核心素养,再解读题目的具体任务,根据题目图文资料的说明分析试题情境,然后解决核心知识也就是测试内容,最后根据评分标准和不同水平学生作答情况的预设,针对性解决学生问题。

活动最后,徐校长总结到,五位老师的展示各有特点,值得学习。通过本次教学展示活动,老师们都更加明确讲题解题需要用到的教学技能,也会有的放矢,立足学情,更加精进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