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践师先行,集体备课练技能 ——技术组烙画艺术体验工作坊

作者:周娟 发布时间:2022-07-19 编辑:审核:翟永霞 浏览次数: [关闭]

7月13至15日在学校组织的初一年级“心享·融科·创劳”劳动实践活动中,烙画艺术体验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不仅学习了中国传统火烙历史,还体验了烙画艺术,制作了自己的作品。为了下学期更好地开展这个课程,在暑期集体备课中,技术组全体老师通过工作坊深入体验了烫画的全过程,探究实践技巧与方法。

图1.JPG

图2.JPG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又称火笔画,中国传统艺术珍品,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作品一般呈深、浅褐色,古朴典雅,清晰秀丽,其特有的高低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别具一格,经渲染、着色后,可产生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图3.jpg

图4.jpg

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的基本技法包括构图、布势、主宾、取舍、疏密、虚实等。在构图上有“五字法”,形象的概括描述“之”字是左推右让、“甲”字是上重下轻、“由”字是上轻下重、“则”字是左实右虚、“须”字是左虚右实。种种法则,使我们在研究、学习烙画构图时有了较为明晰的思考方向。烙画很讲究布势,即所谓“远观其势,近观其质”。有的画虽然技术上很精到,但看上去却杂乱无章,这正是对“势”的把握不够所致。烙画的画面构成要有主有宾,不能喧宾夺主,需要营造—个构图中心,从而达到最充分地表现主体的效果。烙画的形象素材过多会使画面繁杂,削弱主题;过少则又不足以说明主题。一幅画的构图,所画各种物象及线条的安排应该有疏有密,从而产生有节奏、有弹性的艺术效果。

老师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烙画的古朴典雅,清新秀丽,独具特色,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研究其中的技艺方法,在今后我们将带领学生一起深入探索烙画艺术,将中国文化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