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特色课程,促进专业提升——以1+3物理课程建设为例

作者:刘荣丹 发布时间:2020-11-11 编辑:于昊文审核:靳文涛 浏览次数: [关闭]

为了更好地落实初高中理科课程的建设,引导教师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11月11日,赵丽琴老师在理综组教研组会上展示了她对物理学科课程建设的思考和成果。全体理综组的教师认真听取了赵老师的汇报。

图1.jpg

赵老师多年执教于中考班和1+3班,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了实现初、高中知识的高效对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挖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赵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广泛的探究。

在课程内容上,赵老师讲知识体系覆盖高中物理必修一,与高中知识对接并加以深化。通过对实际情景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来达到思维能力的提升,逐步培养物理的思维能力。为了体现物理学科特点,让学生经历物理规律探究的过程,赵老师设计的物理实验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图2.jpg

在学案编写方面,赵老师阅读了大量的教材和资料,对每个模块的知识内容进行了整合。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出发小坡度的拓展到高中课程的体系中去,实现低起点、高落点;注重从实际生活或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激发思考的问题情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概念和规律,使得抽象的理论建立在学生的感性认识之上;注重概念和规律建立的过程,并将知识最终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落脚于利用规律解决问题,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

图3.jpg

在研究性学习和学科大作业方面,赵老师分别从课题的选择、课题准备、课题的实施、课题的跟踪四个方面进行设计,其中,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答辩环节、课题成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并且分别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布置了不同的任务,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践行了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图4.jpg

赵老师的课程建设落实了初高学段的知识和思维衔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提升,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了物理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关注了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理综组教师纷纷表示收获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