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学科建设
作者:宋欢 发布时间:2019-10-28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充分开展实践活动,全面理解新教材设计和实施的整体意图,贯彻落实“以贴近青少年实际、提高教育效果为目的”的大纲要求。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文综教研组于2019年10月22日上午,特邀知名律师孙美妍女士、吴丽华女士做法律知识讲座,增强一线教师法治意识,系统学习法理知识,不断提高法律素养、丰富法律知识,帮助教师更加得心应手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相关问题。 此次讲座由孙美妍女士主持,孙律师指出,由于法律内容具有专业性和理论性的特点,在法治教育的授课过程中需要教师具备比较全面的法学基础知识和相关案例的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对法治教育的实践性认识仍有待提高。同时,孙律师指出,对于教师而言,法律知识只是基础,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习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孙律师表示愿意协助我校继续开展此类法律讲座活动,切实帮助教师们提升法治教育能力。 吴丽华律师就中学法治教育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做了阐述,吴律师通过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向老师们展示了如何将法律思维运用在现实生活中,以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意义。此外,吴律师进一步指出,一线教师没经历过规范的司法审理程序,就不可能设计“模拟法庭”之类的教育实践活动。因此,法治教育的教研活动要深入全面地学习研讨教材涉及的法律法规知识,尤其要加深对宪法、民法等相关法学知识的研究和理解,全面充分掌握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及逻辑关系,同时更深入了解我国司法审理程序等实务内容,多方面利用法治教育社会资源,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法治意识及法治能力。 本次法律知识讲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结合文综教研组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帮助教师加深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全面了解。另一方面努力将“法治”潜移默化的融入到教师授课观念中,以达到“法治意识进课堂”的预期目标。 首先,对于教师而言,在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法治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法治价值观,学生作为青年一代、国之栋梁,他们的法治价值观会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方向。同时,学生对法治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法治中国建设的水平,此外,学生法治情感与法治行为能力,也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标。因此,培育学生法治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法治意识的不断提升,有利于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遇事时尊重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主动寻求法律帮助,并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法治建设过程;并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党的方针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自由、平等、公平、民主、正义与法治的关系,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等。 最后,对于教学而言,文综教研组此次法律讲座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教师们不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不断加深对中学法治教育问题和对策的研究,与时俱进地更新法治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法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讲座结束后,孙律师和吴律师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耐心解答老师们所提出的问题。老师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自己对于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进一步加深,相信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可以更好地运用法律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同时,老师们也表示,希望今后可以多多开展此类活动,不断提高一线教师的法治教育水平,落实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数字校园 希悦校园
友情链接: 北京大学 北大附中
联系我们: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路8号 邮编:100144 电话:88962352
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51247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