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非遗制作 感受古代祭天文化 扬中华文化美名 作中华文化继承人

作者:段庆伟 发布时间:2017-05-17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2017年5月12日中午,初一年级同学在各班教室开展天坛、百工坊研学活动交流展示。
                           
                           
        各班主持人首先宣布交流展示活动规则,然后每个班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依次展示研学论文内容。
        各小组成员粉墨登场,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小组中有的讲毛猴(兔爷)的制作(绘制)过程,有的讲毛猴(兔爷)的发展历史,有的讲毛猴(兔爷)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的讲毛猴制作的不同艺术形式,如:武术、戏曲、舞蹈等,同学们准备充分,讲解各具风采。
                            
       “兔爷联邦”小组选择的题目是“兔爷的制作与传承——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明的记忆”,题目很煽情。演讲内容包括兔爷的传说、兔爷的历史、兔爷的寓意和兔爷的制作,由小组成员分别介绍。同学的活动感想也很丰富。
                           
                           
      “这次兔爷的制作,让我懂得了很多有关北京兔爷的知识,刚拿到兔爷这个泥塑的时候,我认为这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泥塑,但是在画的时候我才发现。制作一个兔爷也是一个需要耐心的事。尽管做完了以后我的兔爷并不是那么好看,但是,却点燃了我对兔爷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在未来去传承兔爷发扬兔爷的文化!”
                          
       “对于兔爷,我一开始是没有什么兴趣,只是随便选的。但在开始画的时候,发现它并没有我一开始想的那样简单。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泥塑,但其中却有着很多的规矩,不同的有着不同的意义。有不同的功能。这次关于兔爷的活动,让我明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更上一层楼”。
                          
                          
        “我们爱学习”小组选择的是毛猴制作。他们思考深刻,首先从“韩国申遗成功引发国民思考”引发国民思考入手,“端午节被韩国申遗使我们不由的去思考,我们的落败其实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反省我国情况就会发现,我国节日体系的文化特色显得不足,洋节日侵袭严重,人们多是追捧外来节日文化而对自己民族文化却缺少认识,更谈不上喜爱和保护。”   
                          
       “我国的智慧被别的国家申遗成功,亦或是直接消失失传,不会觉得可惜吗?与其说别的国家窃取我国文化,不如说是人家替我们更好的传承文化。自己的文化自己不保护好,就是活该!”
                          
        然后又介绍了我国精巧的工艺,京绣、内画鼻烟壶、料器、兔儿爷等,并感受到了艺人创作的智慧,同学们讲解时发出“这么精美绝妙的工艺如果失传了,不觉得可惜吗?不觉得对不起前辈的创造与继承人的辛苦发扬吗?”的疑问。 
                          
       还有的小组选择了天坛的祭祀文化作为研究的题目,介绍了极大建筑——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成圆形,直径32米,高38.1米,是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圆形大殿,殿檐颜色深蓝,是用蓝色琉璃瓦铺砌的,以此来象征天。皇穹宇座落在圜丘坛外壝前北侧,坐北朝南,圆形围墙,南北设三座琉璃门,主要建筑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殿祭祀神位的场所。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主要建筑有圜丘,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圜丘形圆象天,三层坛制,台面石板,拦板及各级台阶的数目均为奇数九和九的倍数,象征“天”数。并谈了感受,“在炎热的今天,我们去天坛公园参观学习,虽然热,但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在坑坑洼洼的砖地上,我们看到了悠悠历史,我们在庄重的祈年殿,圜丘坛…看到了古代建筑的伟大!”
                          
       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天坛和百工坊两个地方,尤其是百工坊的毛猴制作和兔爷绘制动手体验活动,同学们的兴致都很高,体验、收获和感想也很丰富。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入的认识到了自己身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延伸阅读:
        1. 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2.百工坊堪称京城第一坊。全部建成后总面积5万平方米,有近百个艺术门类,百余位工艺美术大师在此设立特色工坊及大师工作室。博物馆的陈列有核心主展区、综合陈列区,还配有电化教育区、学术交流研讨区、鉴定区和综合服务区。一期工程已于2003年底开放,陆续接待各界中外游客数万人,举办了学术研讨、藏品拍卖、大师讲座、宝石鉴定、设计大赛等多种活动。京城百工坊,是在原北京料器厂基础上改建成为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传承的、活化的博物馆。三层楼房,高台阶的门脸的厅房是个过厅,二楼是主要参观点。该层楼做成了胡同样式,进驻了30多为工艺美术大师,他们每个工艺坊就是个工作室,集制作,展示,销售与一体,包括“燕京八绝”的玉器,景泰蓝,象牙雕刻,花丝镶嵌,京绣,雕漆等,还有面人,泥人张,毛猴,兔爷,内画,木雕,铜雕,真丝手绘等。这里俨然成了工艺美术展示大全,每个工作坊都有传承人在此为你介绍。这里是个免费参观的场馆,并举办非物质文化技能培训和讲座,还深入学校进行非物宣传和展示。三楼为丝绸区,有专门的电梯上下,像个大卖场,蚕丝被现场有加工展示,更多的是丝绸产品,还有工艺品展售,现场篆刻章料,这是专为外国旅游团准备的购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