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雕版印刷走进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

作者:孙宏选 发布时间:2016-11-22 编辑:审核: 浏览次数: [关闭]

       雕版印刷术始于唐代,到宋代兴盛,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2016年11月18日下午,承臻文化创始人李竞川先生和工艺美术师张运祥先生给我校老师做了《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的讲座,张运祥先生带来了年画雕版,在承臻文化李海波老师的辅助下,带领老师们现场体验雕版年画印刷。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通知中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阶段的传统文化学习有明确的规定范围。例如初中阶段要求:“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中高考改革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察。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中考语文试卷都有5分的书法内容。而学生的得分率并不高,从侧面证明了传统文化教育的迫切性。
             
       传统文化究竟离我们有多远?李竞川先生从中考书法内容谈起,到笔墨纸砚,到京剧,到台湾的《汉生》杂志,到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匠人精神的传承。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而今天的我们已经游离得太久了,忘记了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也忘记了民族灵魂的本真。
             
       张运祥先生给老师们介绍了中国四大传统年画。在中国历史上,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江苏桃花坞的木版年画在全国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年画"。四大年画因为地域、经济、消费群体的不同,在色彩、图形、风格上有较大的差异。张运祥先生带老师们体验的是潍坊杨家埠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始创于明末,清代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期,其特点是构图饱满,重用原色,风格淳朴。随后张先生现场示范,印刷《魁星驱邪逐魔》年画,老师们争先恐后地上台体验,每个人都欣喜地拿着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将进一步加大传统文化教育,正在建设传统文化教室,引进更多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师生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