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师生对中医药知识的理解,我校选修课程《中医药植物学基础》于近日邀请中医院主治医师汤医生,为全体学生带来"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讲座。课堂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探索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中医药历史与人文故事
讲座开始,聚焦中医药发展历程与文化内涵。汤医生系统梳理了中医药史上的关键人物与经典故事:从"望闻问切"四诊法创始人扁鹊,到《伤寒杂病论》作者张仲景;从云南白药创始人曲焕章的济世情怀,到"三月三煮鸡蛋"习俗与华佗养生智慧的关联;从端午节挂艾草、佩香囊的防疫传统,到屠苏酒"祛邪避疫"的千年传承。课堂特别强调了屠呦呦团队从古籍中发掘青蒿素、挽救百万疟疾患者的现代科研壮举,展现中医药"守正创新"的时代价值。
中药资源与生活应用
以实物图片为载体,全面介绍中药的多样性。汤医生分类讲解了灵芝、人参、雪莲等名贵药材的药用特性,以及山楂、生姜、菊花等"药食同源"品种的日常保健功能。课堂还结合地域特色,剖析艾草、板蓝根、益母草等常见中药的炮制工艺与临床实践,并延伸至忍冬、防风等药材在抗疫中的重要作用。学生们通过整理笔记,系统归纳了近十余种中药的名称与功效,深化了对"天人合一""治未病"等中医思想的理解。
文化传承,践行初心
汤医生以"但愿世间无疾苦,何妨架上药生尘"的经典诗句作为结束语,感悟中医药"仁心济世"的精神内核。同学们热情高涨,就中医药的理论知识、临床应用等方面,积极向汤医生向汤医生提出一个又一个充满思考的问题。
此次讲座不仅是一堂知识传授课,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我校将继续以中医药植物学课程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传承中华文明瑰宝,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