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启智未来——石景山区STEM教育成果在北大附石精彩绽放

作者:雷鸣 发布时间:2025-06-30 编辑:审核:翟永霞 终审:徐文博 浏览次数: [关闭]

2025年6月26日下午,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聚焦教育创新实践,成功举办石景山区STEM教师培训项目展示活动。本次活动以“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变革——STEM创新实践成果展示”,集中展示STEM创新实践成果。怀柔教师研修中心于晓龙主任、石景山教育分院师训中心李爱霞主任和石景山教育分院师训中心周燕老师莅临现场指导,我校四位老师围绕不同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汇报,生动展现了STEM教育的跨学科魅力与实践价值。

杨超杰、陈健、吴丹、张磊四位老师的“永定河引水渠滨水步道自然环境保护——以建设生态浮岛为例”项目,包含“永定河生理生态治理及其成效调查与研究”、“永定河引水渠水环境的保护”和“永定河引水渠环境保护项目延伸”三大单元。学生以小组协作,融合数、理、化、生、地等多学科知识,按“发现问题—实验论证—数据剖析—建设实施”逻辑,探索水质改善方案。不仅如此,学生们还结合研究结果,撰写了《关于永定河水渠水环境保护的建议书》,从日常环保行为、生态修复建议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这份凝聚着学生心血的倡议得到了石景山区城管委的积极回应,他们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责任担当和环保意识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这次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与跨学科素养进一步增强,同时也让学生在环境保护、公共事务参与等方面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显著加强,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学习到社会责任的跨越。

王志老师的“智能校园导航机器人设计和制作”项目,针对本校新校区大、新生和外校人员寻路难的问题,融合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调研校园环境,自主完成从方案设计到程序编写、外观打造的全过程。学生在实践中化身工程师,不仅提升了思考与创新能力,更为校园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实用创新方案。

雷鸣老师带来的“实验室蕨类植物生态舱设计与养护”项目紧扣《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生物与环境”、“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两大主题。以“如何在实验室营造适宜蕨类生长环境”为驱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剖析生长不佳原因,融合生物学、数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运用工程学思维搭建生态舱。在协作探究中,学生不仅建立学科关联,更深刻理解生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王旭东老师的“拒绝吸烟,守护健康”项目,以生物学研究方法为依托,将收集烟草危害证据并科普宣传设为核心任务。学生运用物理和工程学知识,自制实验装置模拟香烟烟雾对呼吸道黏膜的伤害。在实践中,学生不仅树立拒绝吸烟的健康理念,还掌握用科学证据宣讲的能力,有效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推动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活动现场,专家对四个展示项目进行深度点评。肯定项目以真实问题为导向,兼具实用性与育人价值,实施规范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同时专家着重强调,应加强小初高跨学段系列化STEM课程体系设计,助力学生连贯深化跨学科知识应用,激发创新思维,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筑牢基础。

活动最后,徐文博副校长与翟永霞主任向到场专家致以衷心感谢,并表示将充分吸纳专家建议,持续优化STEM课程设计,加快推进STEM教育在学校的深化落实与全面推广,为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推动学校特色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