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5日下午,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新学期教师培训持续推进。作为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基地,我校上一学年在各学科各学段常态化持续推进AI课堂评价,形成了“数据画像——问题归因——策略改进”的校本闭环,教师依据AI即时反馈调整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为进一步深化该项工作,推动AI课堂评价与教师成长深度融合,此次特别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孙众教授,带来《从AI课堂评价到人机协同教师成长》专题讲座,为全体教师带来新一轮理念引领与实践指南。
孙教授结合自身多年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与实践经验,围绕AI课堂评价的核心价值与实践路径展开分享。讲座伊始,孙教授以“好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是什么样的”引发思考,她提出需要从“对学习主体的贡献”、“有实践意义的成就”、“基于科学的方法”三个维度进行衡量。她指出,课堂评价是教学改进的关键抓手,而AI技术为评价提供了更客观、全面的视角——通过数据化呈现课堂互动、学习参与等关键信息,能帮助教师更清晰地把握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为教学策略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谈及AI如何助力教师成长,孙教授提到,AI擅长提供海量信息和数据,但在设计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上仍有不足。她特别强调,教学评价不该是“法官”,而应是教师的“助手和朋友”。孙教授建议,教师可将AI分析与自己的课堂感受,还有学生反馈和作业结合在一起,综合反思教学,不断优化方法,在思维碰撞中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让评价真正服务于教学提质与学生成长。互动环节中,孙教授针对教师们提出的“AI数据与教学感知的衔接”等实际问题,结合案例给出实用建议,进一步化解了教师们在技术应用中的困惑,为后续教学实践提供了清晰指引。
学校长期以来致力于将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AI课堂评价是学校深化信息化教学改革、构建高质量教学体系的重要举措。讲座帮助教师更新了教学评价理念,通过理解AI在课堂评价中的应用逻辑,教师能更高效地发现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调整教学方法,进而提升课堂效率与育人针对性,为教师暑期备课注入新动力。未来,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将继续以教学评价改革为突破口,深化AI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推动教师在“评价——反思——改进”的循环中持续成长,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完善课程体系,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搭建更优质的平台,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