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美”的戏剧修行——艺术教研组暑期培训活动

作者:王艺陶 发布时间:2025-08-30 编辑:审核:杜盼 终审:徐文博 浏览次数: [关闭]

为赋能教师专业成长,8月26日下午,艺术组在暑期研修活动中特邀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一级演员、青年导演马彦伟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为艺术组全体教师进行指导。

本次讲座主题为《美育浸润下的校园戏剧》。马老师从校园戏剧的分类、戏剧可以给孩子们带来的价值、戏剧的构成要素、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校园戏剧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专业层面的启发,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洗礼。马老师以“美玉浸润”为喻,深刻阐释了校园戏剧在育人过程中的独特价值,令我们深感共鸣,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以戏剧为载体、以艺术润心的教育信念。

马老师还结合了自身经验,以创作的剧目《灯火》为例,娓娓道来一部戏剧从无到有的诞生历程。从深入生活的初期采风,到精益求精的中期排练,直至最终震撼人心的舞台绽放,为我们清晰勾勒出一部作品从蓝图变为现实的完整画卷。在马老师的讲述中,老师们深受感动,几度眼眶湿润。《灯火》最动人之处,在于其极致的真诚。它没有宏大的布景和炫目的技巧,而是将所有的叙事重心都倾注于“人”本身——那些平凡的小人物,他们的挣扎、守望与心底不曾泯灭的微光。演员的表演内敛而富有张力,一个眼神、一次停顿,都精准地传递出角色复杂的情感波澜,让人仿佛置身其中,与他们同悲同喜。

此次讲座使老师们深刻认识到,校园戏剧的魅力远不止于舞台上的聚光灯。它首先是一门“合作”的艺术。从剧本研磨到角色分配,从台词对白到舞台走位,无一不要求孩子们学会倾听、沟通与协作。这正是一种无声的“浸润”,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团队的力量远胜于个人英雄主义。马老师以“美育浸润”为核心理念,重新定义了校园戏剧的价值,其影响远不止于戏剧活动本身,更对我们如何理解并开展学校艺术教育带来了根本性的反思与启示。

最后,老师们也进行了深入的教研讨论。小学美术学科田野老师谈到,聆听了马老师关于“美育浸润下的校园戏剧”的讲座,我深受触动。戏剧与美术同为人类艺术的组成部分,都承载着以美育人、以美润心的教育使命。马老师提到的“生活要下得去,作品才上得来。”让我感触最深。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戏剧创作,在美术教学中同样有着深刻启示。只有让学生的创作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作品才能用温度打动人心。欣赏《灯火》片段时,我被其中历史的深度和真挚的情感所感染。它讲述了红军匡家八兄弟的英烈事迹,把宏大的革命叙事化为孩子能够感受、理解的生命之光。这让我进一步思考到,美育的价值不仅在于技艺训练,更在于通过艺术桥梁将历史与精神、文化甚至生活紧密相连,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与担当。让孩子们在艺术学习中获得的不只是创作的愉悦,更是对生命的理解、对家国的热爱,以及在未来成长道路上的精神滋养。

中学音乐学科葛荩老师谈到,马老师的讲座,清楚地表达了艺术表演最重要的原则——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思考与生活,升华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提炼的艺术才能打动人,启发人,激励人。

艺术教研组组长杜盼老师谈到,马老师的分享内容成功激起了我内心的创作冲动。身为一名教师,扎根于课堂,上好每一节课是基本要求。但时常会忘记自己也是一名艺术创作者,每一节课的精心准备与打磨,每一次演出的精心排练其实都是一次宝贵的创作。既要平衡好课程与创作的关系,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也要时刻保持精进自己的专业能力!只有自己的艺术视野开阔,才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为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此次专家讲座让艺术教研组的老师们收获颇丰。今后,我们将从最小、最具体的课堂改变开始,让“美育浸润”的理念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