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北大附石高中部的同学们一起聆听了由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先进碳材料研究所所长曹安源教授带来的以“神奇的碳纳米材料”为主题的博雅领航系列专家讲座。这是一场科学与人文交织的盛宴,讲座现场氛围热烈,掌声不断,同学们凝神细听,获益匪浅。讲座伊始,由徐文博副校长致辞。由此我们了解到曹教授是一位深耕碳纳米材料领域的学者,曾斩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大学蔡元培美育奖教金等诸多荣誉,研究成果卓著。
讲座现场,曹教授通过精心准备的PPT,将数十年科研积淀与实际应用场景巧妙衔接。他聚焦碳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与能源环境应用核心领域,详解了世界上最小的碳纳米管刷、有机物吹泡法、轻质多孔碳纳米管海绵及其复合材料等代表性成果——这些发表于《科学》杂志及材料领域顶刊的200余篇学术论文的核心内容,让同学们直观触摸到科研攻坚的脉络。
前沿科技的创新图景在讲座中徐徐展开。从碳纳米管这一“材料界六边形战士”的深度开发,到“电子皮肤”、纳米复合材料外骨骼的技术突破,再到“陌上花开”主题的仿生科研成果,科技的无限可能令人瞩目。曹教授以生动案例具象化抽象原理:可集成于服饰的电子纤维能为视障人士传递感知信号、实时监测心率;红外线可视镜片借助纳米颗粒实现“红外转可见光”的跨越;超材料技术打造的“隐身”效果,更在热学、力学、声学等领域延伸出多元应用。此外,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材料的最新进展,以及中国在空间探索、能源环保领域的战略布局,让同学们对科技强国建设有了更立体的认知
尤为动人的是讲座中科技与人文的深度共鸣。曹教授援引毛泽东词句阐述科研理念,将辛弃疾诗词与富勒烯结构相呼应,让冰冷的原子结构与灵动的文学意象碰撞出奇妙火花。这种融合恰如他所主讲的通识课程那般,打破了学科壁垒。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热情不减,踊跃向曹教授提问。面对大家的求知热情,曹教授娓娓道来,十分耐心地一一给予了解答。
随后,刘晶书记为曹教授颁发了聘任证书。最后,徐文博副校长作总结发言,他鼓励同学们多留心身边的未知现象,树立远大志向,为攀登科学与知识的高峰而不懈努力。
本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洞悉了前沿科技的发展轨迹,更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科研既需攀登技术高峰的执着,亦要有浸润人文底蕴的情怀。这场知识盛宴为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双向赋能,写下了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