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的目的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环节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出解决相应问题的科学方法,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教师即教育研究者”,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目标是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以科研课题为引领,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用科研推动教师队伍的成长,使科研与教学育人相结合,教学科研一体化。2017年4月14日下午,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邀请北大附中姜民副校长给全校教师做《做有效教研,促专业发展》的讲座。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姜老师首先从学校受益、教师受益、学生受益、社会受益四个方面阐述了做好教育研究,力争“多赢”的教育科研目的。介绍了教育科研的研究过程,强调教师在学校教学中要形成科学研究的意识,用学科视角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摒弃一线教师对教育科研认识的一些误区,如分数才是硬道理,科研就是写论文,花里胡哨不实际等错误认识。
姜校长重点介绍了科研的选题和科研方法。选题要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从教学中来:源于教育教学中的疑难、困境;从学科中来:源于学科知识和能力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和深化;从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理论、目标中来: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落实的方法、策略。并以我校三位教师申请的石景山区“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为例(王志老师的《微视频支持下的导学案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师雪峰老师的《中学史地政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研究》、陈宇老师的《新课标下中学数学课程中过程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研究指导。强调科研选题要有科学性、现实性、独创性、可行性,概念清晰,界限明确;课题研究的结果也可能是否定研究假设或无明确结论,要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失败”正是改进研究的契机。
研而不著则虚。姜民校长结合大量的研究案例,逐步分析了教育科研的设计步骤、设计思路、常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数据资料的分析,比较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运用范围和各自优势,研究成果的表述和评价的注意事项。通过教育现实中大量的研究案例讲解,让教师们体会到教育研究不是“高大上”遥不可及的务虚,而是可以从自己的教学课堂做起的“探索有效教学、建立高效课堂”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在新的高考和中考改革背景下,首先要改变的是教师自我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做研究型教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没有教育科学,就没有科学的教育。2013年1月31日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于在北京召开,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教育科研要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过程中发挥创新理论、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育科研要成为探索教育规律、创新教育理论的“思想库”,成为提出政策建议、服务教育决策的“智囊团”,成为开发教育策略、服务教育实践的“设计师”,成为引导教育舆论、更新教育观念的“宣传队”。让我们共同携手做教育科研的先锋,让教育科研成为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东风,助力学生成长,助力教师发展,助力学校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