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已至,但是作为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的老师们却又投入新的战斗——为期三天的附中集团校培训拉开帷幕。
7月13日下午,学校领导干部、新初一、新高一教师,与北大附中、北医附中共同参与了北大附中集团校“开放性实践活动——纸桥承重”的培训。本次活动的设计者是附中的曲贵祥、曹坤两位老师。
在培训中,要求教师自由组队,文科4-5人一组,理科4人一组,要求组员必须是来自石景山学校、北一学校两所学校的组合,最后教师们分为文理科各八组。文理科分别设置了不同的要求,理科限定每组纸张一张、每组只能组长发言指挥,但是组长不能触碰任何用品,组员可以触碰限定的物品但是不能发言。文理科组提供不同数量纸张。
文理组的纸桥承重平均值与最高值均相差悬殊,文科组第一名纸桥称重是8550克,而理科组重量最高的是2350克。活动培训主持人曲老师引领大家思考纸桥背后的故事,他让老师们从自主探索、信息获取、小组分工、有效交流、解决困难、文字落实、成就感八个方面分别思考这次活动带给大家的反思和体会。集团校的老师们分小组对这些关键词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曲老师针对大家的分享,通过现场拍摄的照片,直观形象的引出了自己的思考。
通过这次活动,教师们切身体会到小组合作中交流的重要性。我们也可以更好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应该有更多的实验教学,使信息传递更加有效。
同时也发现:在实验中,学生往往重实验轻规则,忽略实验报告的撰写。教师可以把规则放在实验报告之前,把实验报告纳入成绩,从而促使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养成记录和反思的习惯。
7月14日上午,北大附中的创意写作课程建设总结,作为一位探索者,李韧老师从史前史到草创,到找到教学法,到初步建立教学框架,到探寻深度和广度,到必修、写作中心。摸着石头过河,孜孜不倦的探索,克服了授课内容与学生接受内容相悖而课堂冷场等诸多问题,从大任务的设计改为每堂课的小任务和阶段性大作品的结合,从课上合作到创立线上讨论区,使我们看到了一门初创科目的发展历程,受到很大的震撼,作为有探索欲望和行动力的李韧老师,其个人魅力,像一幅画卷般慢慢在我们的眼前展开,回味无穷。
随后邵壮老师十年高三领队经历,让我们看到一名普通教师怎样转变为高考骨灰级玩家,转变为学生VIP教练。邵壮老师整体介绍了课程说明,课程实施整体安排、课程评价。最吸引我的是他们团队对学案的运用、对题型的分类。
两位老师对课程的热情和不断的钻研精神给听会的老师很大的触动,见贤思齐,相信会激励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学期的教学工作。
7月14日下午,我校教师参与了北大附中集团校“分学科集体备课”活动。在培训中教师们按照学科及年段分为了十组,由北大附中教师分别进行小组培训。
培训中教师们研读了高一年级的新课标、深入讨论了课标的变化。同时就共性问题,即课时的整体把控布局进行了讨论,得出应该用好学案,将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以任务单的形式课前发给学生,同时提供自学所需要的文字及视频资料,使学生在课前能够自主解决一部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教师在课上的作用是共性疑难问题的答疑解惑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评价。
在理科教学中要依托实验,文科教学中要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
北大附中的教师带领学习小组参观了实验准备室、学生实验室,详细介绍了学生自主准备实验,分工合作,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单,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的整个过程。
7月15日上午,各组进行15分钟片段课展示,各组结合学科及新课标要求,结合学情特点对片段课进行评点和解析。
通过这次活动,各学科教师更加坚定了教学的方向和方法,即根据新课标,依托实验、整合教学资源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研究学案设计的科学性,当堂检测验收等。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可以通过逐步培养与锻炼中形成。
集团培训已经结束,但是培训带给老师们的思考却永无止境。老师们将带着这些思考利用假期,认真备课,编写学案,为迎接新的学期做好充分的准备。